湖南省藍山縣石材產業發展規劃
點擊數:24712 發布時間:2015-8-31 來源:
【摘要】前 言藍山位于湖南省南部邊陲,南嶺山脈中段北側,有“楚尾粵頭”之稱,是湘西南通往廣東沿海地區的重要門戶。藍山縣轄6個鎮、3個鄉、6個民族鄉、5個國有林場,總面....
- 中國石材之窗提示您:
- 你當前的身份無法查看此條信息,如果您是

- 請先
之后再查看,
- 如果您還不是石信通會員,請聯系網站客服!
- 現在就加入石信通會員,客服電話:010-62237591
前 言
藍山位于湖南省南部邊陲,南嶺山脈中段北側,有“楚尾粵頭”之稱,是湘西南通往廣東沿海地區的重要門戶。藍山縣轄6個鎮、3個鄉、6個民族鄉、5個國有林場,總面積1810.14平方公里,總人口39.37萬人。
藍山縣花崗巖礦產資源特色突出。首先是分布廣,出露面積大,儲量豐富。南嶺地區是我國著名的緯向構造帶之一,基底形成于加里東運動期,穹窿構造和背斜構造形成于燕山運動期,其核心為花崗巖體。藍山縣花崗巖主要在九嶷山—騎田嶺—九峰山花崗巖帶,分布于縣域中南部的所城、大橋、荊竹、荊竹林場、紫良、大麻、匯源等地。初步估測花崗巖儲量達3億立方米。其次,花色品種多,且大多為中高檔品種。目前已經發現的品種有銀河青、大白花、藍山紅、鉆石藍、紫羅蘭、芝麻白等。其中,鉆石藍、大白花、紫羅蘭等品種受到國內外客商的廣泛認可。第三,從現有礦山開采情況來看,構造節理裂隙不發育,礦體完整性較好,荒料率較高,適合規模化開采。
藍山縣經濟結構一直以農林為主,工業經濟不發達。進入“十二五”以來,《藍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規劃》提出“民營立縣、外向帶動、工業強縣、兩翼發展” 的工業發展戰略,明確將石材資源開發作為全縣“兩翼推進”首要任務。
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2012年發布了《永州市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發展規劃(2012-2015年)》;2013年8月15日,永州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建設千億礦產業經濟集群的意見》(永政發[2013]17號),藍山石材資源開發是其中重要內容,藍山裝飾石材園被列為全市著力構建的四個礦產業園區之一。
《建材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國石材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等行業發展政策明確提出,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促進石材產業發展,建設大型石材加工集散地。
石材作為藍山的優勢礦產資源,在國家鼓勵中西部地區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當前全國石材產業布局從東部往中西部轉移的機遇,引進行業內大型企業,高效合理開發利用本地資源;如何發揮石材產業自身特點,提升當地群眾就業,促進藍山社會經濟發展;如何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新四化”精神,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實現產城融合,經濟環境相統一;等等。所有這些都是藍山石材產業面臨和今后需要高度關注的重大戰略問題,必須從政府層面采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為深入貫徹落實藍山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經濟發展的指示精神,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石材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推動全縣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永州市千億礦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特編制《藍山縣石材產業發展規劃》。
本規劃編制堅持指導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立足于藍山資源現狀、國際國內石材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以科學發展觀、循環經濟理論、產業集群理論等為指導,以國家及地方有關政策為依據,采用宏觀與微觀、定性與定量、比較、預測等多種分析方法相結合,力求聯系實際,做好科學定位,明確方向與目標,落實任務與重點,高標準、高起點,打造資源開發、加工制造、商貿物流、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與創意設計、人才培訓等為一體的綠色、生態、高效、節能環保型新型特色產業。
目 錄
前 言 1
第一章 總論 1
一、藍山縣石材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1
二、規劃依據 5
三、規劃指導思想及原則 6
四、規劃范圍、規劃期限 6
第二章 藍山縣石材產業發展環境 7
一、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7
二、藍山石材產業發展現狀 8
三、產業發展條件 10
第三章 國內外石材產業發展環境 25
一、國外石材產業發展概況 25
二、國內石材產業發展概況 26
三、石材產業發展趨勢 31
四、石材產業發展市場前景 35
第四章 藍山縣石材產業SWOT分析 51
第五章 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定位與目標 57
一、指導思想 57
二、基本原則 57
三、發展定位 58
四、發展目標 59
第六章 產業布局及產業鏈設計 65
一、產業總體布局 65
二、產業鏈設計 67
第七章 主要任務及規劃方案 73
一、引導資源有序、高效開發,建設綠色礦山 73
二、引導行業規范、合理發展,建立現代石材加工業 79
三、加快推進石材園區建設,培育產業增長極 92
四、建立專業市場,發展商貿物流,帶動產業發展 98
五、培育石材創意設計和工程安裝服務業,向產業高端延伸 101
六、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培育靜脈產業 103
第八章 環境保護 109
一、編制依據 109
二、藍山縣生態環境現狀 111
三、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112
四、污染防治措施 116
第九章 保障措施與建議 125
一、建立健全組織保障機制 125
二、加強地質勘查 125
三、人才培養與引進政策 126
四、建立園區管理運行機制 128
五、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129
六、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 130
七、加強品牌宣傳 130
八、加強行業管理 131
附件:產業集聚發展案例分析 133
一、藍山縣石材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石材由天然石料加工而成,可用作建筑物室內外裝飾裝修,是人類歷史上應用最早的建筑材料,滿足人們對居住、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高品質生活的追求。由于石材具有堅硬的強度和優美的圖案、色彩等天然屬性,歷來都是建筑裝飾的高端材料。同時,石材也是傳承人類文明、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的重要載體。千百年來,石材為世界建筑歷史譜寫了不朽的篇章,數千年的建筑歷史也是一部石材應用歷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石材裝飾逐漸由以公共建筑為主轉向家庭裝飾裝修,呈現出越來越廣闊的市場前景。
(一)是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1、有利于優勢石材資源的開發利用
藍山縣地處南嶺山脈中段北側,由于地質成因,花崗巖儲量大、分布廣、品種多,遠景儲量約3億立方米,縣域內南部地區的所城、紫良、大麻、大橋、荊竹、漿洞、匯源等鄉鎮、辦事處和荊竹林場都有花崗巖出露,目前已發現具有開采價值的花崗巖石材品種有銀河青、芝麻白、紫羅蘭、大白花、藍山紅、鉆石藍等,尤其是鉆石藍,品種特色突出,國內外罕見。國家大力推動中西部地區將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藍山縣天然石材資源具有儲量大、分布廣、品種特色突出等特點,具有深入開發利用潛力。發展石材特色產業符合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2、有利于加快當地新型城鎮化建設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展目標明確提出:到2020年,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藍山縣經濟結構一直以農林為主,近幾年來開始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工商業發展速度加快,但是目前城鎮化率只有40.1%,城鎮化建設的任務較重。石材作為藍山縣特色產業,是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容。同時,新型城鎮化又為石材產業提供市場空間,產業與城鎮化建設互動,創造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各民族生活穩定和諧的發展格局,對促進藍山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有利于提高勞動就業率,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石材屬于產業鏈較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石材產業能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勞動就業率。在石材加工過程中,不但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圍繞主導產業還聚集眾多配套產業,拉動餐飲娛樂、物流運輸等第三產業發展,從而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藍山縣中南部地區石材資源豐富,石材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促進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最有效途徑,產業興縣是提高群眾收入水平和就業率,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必然選擇。
(4)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增強縣域經濟實力
藍山縣工業經濟發展起步晚,基礎比較薄弱,財政收入水平不高。2013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78.2億元,占全市比重為6.7%;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3.9%,而永州市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2.7%;財政總收入5.01億元,占全市比重為5%。
培育石材新產業、新增長點,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財政收入,增強財政實力的有效途徑。在我國廣州云浮、福建水頭、新疆奇縣、廣西賀州、貴州安順、內蒙黃旗等全國各地的石材產業集群,石材都已成為當地經濟、財政收入的支柱型產業。2013年云浮石材創稅1.8億元,賀州石材1.1億元,水頭44家石材企業納稅超過300萬元,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永州市建設千億礦產經濟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2012年發布了《永州市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發展規劃》(2012-2015年);2013年8月15日,永州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建設千億礦產業經濟集群的意見》(永政發[2013]17號),藍山石材資源開發是其中重要內容,意見要求把藍山裝飾石材園作為全市著力構建的四個礦產業園區之一,并提出藍山石材到2018年要實現產值60億元的發展目標;2014年1月16永州市委書記陳文浩在千億礦業座談會,明確提出:“發展石材產業,我們就以藍山為基礎”。
藍山縣委、縣政府也十分重視石材產業發展,《藍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規劃》中提出“民營立縣、外向帶動、工業強縣、兩翼發展”的工業發展戰略,將石材資源開發作為全縣“兩翼推進”首要任務。
(三)是承接東南部沿海產業轉移,優化全國石材產業布局戰略的需要
從全國石材產業布局來看,東部地區具有資源、交通、區位、市場等條件,石材資源開發利用時間早,規模大,尤其是福建水頭、廣東云浮、山東萊州等產區,在全國甚至全球市場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隨著東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資源枯竭、環保要求提高、勞動和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上漲,石材企業生存壓力增大。同時,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國家大力支持西部大開發拉動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推動東部地區的石材產業逐漸向中西部轉移。
《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國石材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等行業發展政策都明確提出,鼓勵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促進石材產業發展,建設大型石材加工集散地。東部沿海地區發揮資金、技術、人才優勢,重點培育國際化大企業,北方沿海地區著力建設面向全國的大型石材集散地。
藍山縣石材資源特色突出,臨近廣州區域位置優越,且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已有東部重點企業落戶。在藍山縣發展石材產業,打造東部石材產業轉移平臺,符合全國石材產業布局結構戰略調整思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是促進當地低碳經濟發展的需要
由于溫室氣體過量排放,世界氣候逐漸變暖,威脅人類生存,世界各國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大力鼓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制定限制碳排放的經濟政策,提倡發展低碳經濟。在建筑材料中,由于石材生產沒有窯爐煅燒的熱工過程,與其他建材產品相比,生產能耗最低,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僅0.3噸標煤,不足建材產品綜合能耗的1/10。隨著各項低碳政策實施,能源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占比重增加,低能耗特點將使石材在裝飾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應用領域將得到擴展,市場空間進一步增加。
免責聲明:
凡標注來源本網的新聞轉載時,請注明來源“中國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轉載新聞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