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材產業發展戰略剛要
點擊數:25528 發布時間:2015-7-23 來源:
【摘要】前言黔西南州位于貴州省西南部,地處黔滇桂三省區結合部,是黔桂滇三省毗鄰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貿中心。1982年設州,1987年設興義市。全州轄1市、7縣、1區....
- 中國石材之窗提示您:
- 你當前的身份無法查看此條信息,如果您是

- 請先
之后再查看,
- 如果您還不是石信通會員,請聯系網站客服!
- 現在就加入石信通會員,客服電話:010-62237591
前言
黔西南州位于貴州省西南部,地處黔滇桂三省區結合部,是黔桂滇三省毗鄰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貿中心。1982年設州,1987年設興義市。全州轄1市、7縣、1區,即興義市、興仁縣、安龍縣、貞豐縣、普安縣、晴隆縣、冊亨縣、望謨縣和頂效開發區。面積16804平方公里,人口348萬,有布依族、苗族等35個民族。
黔西南州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天然大理石資源儲量大、特色突出,木紋石石材資源世界稀有,安龍縣已被中國石材協會授予“中國(安龍)木紋石之鄉”稱號。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建筑業持續發展,黔西南州石材產業迅速增長,生產規模擴大、市場份額增加,逐步樹立貴州木紋石的區域品牌,產品銷往全國及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一直以來產業發展處于資源開發的初級階段,大多企業以出售荒料或初加工產品模式,將資源運到云浮、福建、四川等地再加工、銷售,形成黔西南州大資源、小產業,大產能、低效益,重加工、輕商貿,重開發、輕保護的產業態勢,石材產業可持續發展受到嚴峻挑戰。
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明確指出大力發展資源深加工產業;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間“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工作思路,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國家不斷出臺新的政策,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打造珠江—西江經濟帶、推動左右江革命老區建設的發展戰略,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的實施,為黔西南州石材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發揮地理位置和特色石材資源優勢,抓住區域經濟發展、市場需求升級以及石材產業由東向西轉移的新機遇,做大做強石材產業,提高黔西南石材業在全國石材行業中的地位和作用;發揮石材產業在新型城鎮化中的作用,實現以城帶產、以產促城,產城融合、產城互動,提升當地群眾就業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實現經濟與環境相統一,已成為石材產業發展的戰略任務。
立足近期,著眼長遠,黔西南州政府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組織研究編制《黔西南州石材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指導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同時作為“十三五”黔西南州石材產業發展的預研報告。
本規劃編制堅持政策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立足于黔西南州石材資源與產業現狀、國際國內石材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以科學發展觀、循環經濟理論、產業集群理論等為指導,以國家及地方有關政策為依據,采用宏觀與微觀、定性與定量、比較、預測等多種分析方法相結合,力求聯系實際,做好科學定位,明確方向與目標,落實任務與重點,高標準、高起點,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綠色、生態、高效、節能環保型的新型特色產業。
目 錄
前言 1
第一章 總論 1
一、石材產業發展意義 1
二、規劃依據 5
三、規劃指導思想及方法 5
四、規劃范圍、規劃期限 7
第二章 石材產業現狀及存在問題 8
一、產業發展總體現狀 8
二、礦山開發利用現狀 9
三、石材加工業現狀 14
四、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20
第三章 國內外石材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24
一、國際石材產業發展情況 24
二、國內石材產業發展情況 26
三、石材產業發展趨勢 31
四、市場預測 35
第四章 產業發展SWOT分析 40
一、優勢 40
二、劣勢 59
三、機遇 61
四、威脅 63
第五章 指導思想與發展原則 66
一、指導思想 66
二、發展原則 66
三、發展定位 67
四、發展目標 68
第六章 發展重點及主要任務 69
一、發展思路 69
二、發展重點 69
第七章 實施方案與支持項目 79
一、產業鏈設計與產業布局方案 79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 86
三、石材加工規劃方案 90
四、專業市場規劃方案 97
五、石材創意技術發展方案 103
六、園區建設方案 106
七、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方案 108
八、配套產業發展方案 111
九、循環經濟發展方案 112
第八章 環境保護 115
一、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115
二、環境保護措施 117
第九章 保障措施與建議 124
一、統一思想、統一管理、加強規劃實施與管理 124
二、加強地質勘查 125
三、加快專業市場建設 126
四、招商引資政策 127
五、人才培養與引進政策 128
六、加快“飛地政策”實施 128
七、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 128
八、加強行業管理 129
一、石材產業發展意義
(一)優化產業結構,有利于全州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十一五”以來,隨著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發展西江經濟帶、滇黔桂石漠化片區區域經濟發展和扶貧等一系列戰略政策實施,黔西南州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活力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呈現出較好發展態勢,初步建立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醫藥等行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但是,受國家節能減排和抑制產能過剩影響,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化工企業效益下滑、水泥行業限產減產,尤其是貴州水泥產能近年來快速增長,化解產能壓力巨大,產業結構矛盾日益突出,維持全州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依托資源比較優勢,培育特色產業,是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舉措。黔西南州《“十三五”宏觀經濟發展初步設想》提出要將資源開發加工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點,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石材屬資源依賴型產業,其花色品種、儲量是產品競爭力的主要因素。黔西南州大理石資源分布廣、儲量大,尤其是品種獨特,天然木紋石石材是世界稀有的品種,中國安龍木紋石是國內開發最早的地區,在國內外市場久負盛名,品種優勢極為突出。國際石材產業多年來一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而中國石材不論是產量上還是經濟效益上,近年來都保持較快的增長。石材建筑裝飾裝修中高檔產品,其天然、返璞歸真、豪華等特點,深受消費者歡迎。目前以公共建筑裝修市場為主,未來隨著消費升級、石材進入家裝市場,其市場前景更為廣闊。實踐證明,國內外許多地區將石材作用當地支柱產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依托石材資源,發展加工業以及生產服務業,潛力巨大。將石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培育新的增長點,是實現全州提速發展、后發趕超和同步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戰略舉措。
(二)產城互動,推動全州新型城鎮化建設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已頒布實施,健康有序地發展城鎮化,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投資需求巨大。
新型城鎮化要根據城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產業體系。調整優化城市產業布局和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改善營商環境,增強經濟活力。
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對于以貧困山區為主要特征的黔西南州,石材資源是各縣區主要依托基礎,大力發展石材產業,是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同時,新型城鎮化建設又為石材產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產業與城鎮化建設互動,創造經濟效益好、資源與生態環境相融合、城市與人居文化相協調、各民族生活穩定和諧的新型發展格局,對落實中央促進貴州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三)促進就業,加快黔西南州脫貧致富步伐
石材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石材產業能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勞動就業率。在石材加工過程中,不但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圍繞主導產業還聚集眾多配套產業,拉動餐飲娛樂、物流運輸等第三產業發展,從而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黔西南州貧困化程度較為嚴重。所轄8個縣(市)1個新區,其中有7個縣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工作縣(同屬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占全州的比例分別為87.5%、71.5%、88.8%,貧困化程度深、脫貧致富任務重。
黔西南州石材資源分布較廣,各縣市都有蘊藏。石材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促進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最有效途徑,產業興縣、產業興州是提高收入水平和就業率,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必然選擇。
(四)承接東部石材轉移,有利于優化調整全國石材產業布局
根據《建材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中國石材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東部沿海地區發揮資金、技術、人才優勢,重點培育國際化大企業,北方沿海地區著力建設面向全國的大型石材集散地,中西部地區發展大型石材加工集散地。
近年來東部地區石材產業發展逐漸從一般性資源加工型向銷售基地和生產性配套服務業轉變,石材加工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明顯加強。黔西南州石材資源特色突出,區域位置優越,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已有東部重點企業落戶。在黔西南州發展石材產業,打造東部石材產業轉移平臺,符合全國石材產業布局結構戰略調整思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加快低碳產業發展,利于全州節能減排目標實現
由于溫室氣體過量排放,世界氣候逐漸變暖,威脅人類生存,世界各國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大力鼓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制定限制碳排放的經濟政策,提倡發展低碳經濟。在建筑材料中,由于石材生產沒有窯爐煅燒的熱工過程,與其他建材產品相比,生產能耗最低,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僅0.3噸標煤,不足建材產品綜合能耗的1/10。隨著各項低碳政策實施,能源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占比重增加,低能耗特點將使石材在裝飾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應用領域將得到擴展,市場空間進一步增加。黔西南州作為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推動石材產業發展,以低碳的石材產品代替同類的其他建筑及建筑裝飾裝修材料,調整建材產品結構,降低全州單位增加值碳排放,是實現建材節能減排、綠色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免責聲明:
凡標注來源本網的新聞轉載時,請注明來源“中國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轉載新聞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