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行業在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綠色礦山創建、石材循環生態產業園項目建設等綠色發展領域面臨諸多難題。近年來,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co-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以下簡稱EOD模式)很火,石材產業能謀劃EOD模式的項目嗎?
EOD模式是一種創新型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是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采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較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整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
EOD模式的核心是通過生態保護環境治理與產業開發項目有效融合,“肥瘦”搭配,由一個市場主體統籌實施,實現項目整體收益與成本平衡,減少政府資金投入。
EOD模式項目謀劃從生態環保部分(E)的適用領域看,涵蓋水、固、氣等細分領域,主要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水生態環境保護、重點海域綜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固廢處理處置及資源綜合利用、生態保護修復和其他環境治理。而關聯產業(D)的可能方向首先需要與生態環境關聯度高,項目收益能力強,還要契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關聯產業包括生態依賴關聯產業,如農業、旅游、康養等;資源化利用關聯產業,如生態工業、循環經濟;環境敏感度關聯產業;空間關聯產業項目和清潔能源關聯產業等。
我國EOD模式的提出始于2018年。2020年9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開發銀行三部門聯合發文,發布EOD模式項目試點文件,于2021年4月確定36個試點項目;2021年10月,三部門再次聯合發文發布EOD模式項目第二批試點文件,于2022年4月又確定58個試點項目;2022年3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通知,明確EOD模式由試點轉為常規的項目入庫制,遵循“成熟一個、申報一個”的原則,進入常規性申報階段。
入庫指南的發布對EOD模式項目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可以引導金融資金投入和投向;其次,它對EOD模式項目進行把關,確保模式項目質量,以期能獲得銀行的融資。
當前,地方政府熱衷于謀劃EOD模式項目,一是因為EOD模式項目能突破政府生態治理和環境治理資金籌措瓶頸;二是賦能地方政府和國企盤活資源發展產業,以產助興;三是推進區域發展生態環境資源化、產業經濟綠色化;四是EOD模式項目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石材產業能夠謀劃EOD模式項目嗎?石材產業的EOD模式項目開發主要針對資源和環保問題做延伸,項目謀劃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首先是生態治理責任主體的認定。生態治理責任主體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企業。以政府作為生態治理責任主體,包括責任人滅失和自然災害造成的生態保護修復,對有明確責任人的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由責任人依法履行義務,承擔修復或賠償責任。從實操經驗看,EOD模式項目申報評審時,專家并不認可非政府做治理責任主體的項目。
其次是石材產業生態治理(E)領域的確定。石材產業生態治理主要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水生態環境保護、礦產資源(含尾礦)綜合利用和礦區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是各地石材行業比較常見的治理問題。
再次是產業開發(D)的可能方向。石材產業開發的方向是石材綠色園區,即石材循環生態產業園,它可以很好解決石材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而且綠色園區也有較好的經濟收益。若無法關聯石材綠色園區,針對石材礦山修復項目,在產業開發(D)的方向可以關聯生態產業開發項目(生態農業、旅游和康養等)、環境敏感型產業項目(數字經濟、潔凈醫療和電子元器件等)、清潔能源項目(光伏+、生物質能利用等)。這些項目要保證收益較好,能反哺生態環境治理的投入,實現項目自平衡。
最后,石材產業謀劃EOD模式項目需要分清楚石材產業環境治理(E)和產業開發(D)的關系,不能混為一談。比如在礦山修復項目中合理利用廢土石料,對廢棄礦物再利用就不能當成是產業開發。
(作者系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石材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涂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