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在福建建寧,召開綠色礦山會,今天在岑溪集會,再次探討綠色礦山建設,這是好的開端,礦山不搞綠色發展是沒有前途的,是大勢所趨,這兩次會議的主題是綠色礦山建設,大家的發言都很好,大都圍繞礦山談礦山,我認為礦山要綠色發展,不能就礦山論礦山,要結合當前中國石材業的流通現狀談礦山發展,這才完美,畢竟礦山生產決定流通,流通反過來影響礦山生產發展,現在就如何提升市場服務功能,助推綠色礦山發展,談點個人看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中國石材流通體系的建立,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國石材流通體系建立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住宅商品化之前,也就是1997年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沿用了傳統流通體系。第二階段是住宅商品化至今,有20年歷史。這20年是中國石材業發展最快的20年,最顯著的標志是自浙江石材市場于1997年開業以后,石材市場這種流通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在中國大地遍地開花,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已有200家以上,承載了中國石材交易總額50%以上,70%石材企業數量,為中國石材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第三階段是房地產精裝修時代的到來之后。生產在變,需求在變,流通業態也必然會變,第三階段必將帶來新流通革命,流通業態必有很大變化。
㈠、現階段石材流通業態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石材流通業態為中國石材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平臺商排擠了渠道商,最終取代了渠道商。
石材市場這種新業態的出現,迎合了大量中小礦山生產企業和廣大消費者需要,使供需雙方在石材市場這個平臺交易,去中間化,促使石材價格下跌,激活石材需求,促進行業發展,得到廣泛認可和歡迎。可以這樣說,沒有石材市場這個平臺商,石材價格至少要高30%。但也造成一定后果,那就是渠道商只能紛紛退出,很少有生存空間,而渠道商有許多優點,比如,品牌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無法在市場這樣平臺傳承,相反,因為市場管控不利,假冒偽劣,以次充好,惡性競爭不斷抬頭,造成發展中的混亂,混亂中的發展。也就是說平臺商排擠了渠道商造成的結果是“量增價跌。淡品牌”,惡性競爭亂行業。
2、只知收租金,基本沒服務。
全國有石材市場近200家,基本上生意很好,除少部分市場有提升服務外,大部分只在初創階段,有服務意識,生意好了以后,基本沒有服務,只收租金,只當地主。這對礦山生產企業和消費者是虧欠的。
3、沒有經銷商,只是經銷點。
全國規模石材經銷商基本沒有,只是某個地區、某個市場的經營戶與礦上生產企業對接,雖然有的規模也不小,但都是經銷點,不是經銷商,可想而知對礦山生產企業和大宗消費者是很難服務到位的。
㈡、當下流通業態的新變化及趨勢發展。世界在變,礦山生產在變,需求在變,流通業態必然變,變是永恒的主題,不管我們相不相信,變已悄悄來臨,只是我們沒反應過來而已。歸納一下有這么幾個變化:
1、石材產業互聯網企業已悄悄來臨。
產業互聯網時代已悄悄來臨,這幾年不少企業介入,雖然做得有點艱辛,行業的痛點沒有打通,但可怕的互聯網肯定會來。
2、工廠市場化
現在有許多工廠改變成市場,大板超市,成為平臺商,尤其是水頭,勢頭更猛。
3、市場園區化
現在的市場越辦越大有園區化趨勢,市場已不單單是平臺商,更是創業的場所,產業的聚集地。
4、園區文旅化
有些市場已在探討石文化和旅游概念,以提高美譽度。
5、平臺渠道化
有些市場已從平臺商發展渠道商,保留B2B,探討B2C。
總之未來流通業態的變化趨勢應具備如下一些特點:
1、必須保留原有石材市場業態的全部功能,原有業態雖然不能適應現有企業發展,但不能淘汰,應予保留并完善,畢竟全國中小礦山和生產企業居多,還是需要這樣的業態。
2、必須大力發展B2C,跟阿里巴巴一樣,除陶寶外,大力發展天貓,京東也是我們學習的方向,利用市場的平臺優勢,搞好礦山和生產企業直銷中心,做好代銷服務,搞好自營,專營一些品種。
3、必須大力發展線上平臺,宣傳市場平臺,提升市場美譽度,做到線上線下融合,搞好體驗店,定期召開產品推廣會,定期舉辦石材應用體驗展。搭建與房地產商、建筑商、設計師的互動平臺。
4、加強市場與市場之間的聯合和整合,設立分銷中心,把石材市場辦成像 紅星美凱龍一樣的品牌企業。
5、大力發展石文化和旅游概念,引進石博館、奇石館、國石館、礦石館、太湖石和景觀石,做到石全石美。
總之,未來的石材市場應是生產后一站式問題解決商,是礦山和生產企業銷售產品的大平臺,是消費者采購石材的首先地,是設計師的好去處,是建筑裝飾工程商的貼心人,同時也是老百姓了解石文化的好去處。
二、中國礦山生產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國礦山生產企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由中小散礦山生產企業發展到大中型礦山生產企業,裝備及科技水平已居世界領先地位,綠色礦山建設已提到議事日程,綠色理想已形成共識。但發展也是不平衡的,也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石材流通體系,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影響了礦山生產企業發展。主要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礦權設置不合理,目前采礦證設置有三年、五年、十年不等,政府說關就關,礦山企業長期投資的積極性嚴重挫傷,投資安全沒有保障。
2、一品多礦是普遍現象,互相壓價,非常嚴重,擠壓礦山企業利潤,也擠壓了稅收,更擠壓了環境投入,致使政府不滿意,根源是一品多礦,礦主與礦主之間各自為政。
3、有品種意識,但沒有品牌意識,尤其是一品多礦的礦山,更無法進行品牌投入和推廣。
4、重視礦山建設忽視企業營銷,我們的礦山企業很少有營銷觀念,只是埋頭做礦山,最多搞搞推銷,大部份等客上門,嚴格意義說我們大部份礦山不是完整的企業,只能算是礦主。
三、礦山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的協同發展。
前面我們討論礦山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存在的問題,兩個問題都不是孤立的,互相影響,各有前因后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促進中國石材業的健康發展,礦山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必須協同發展,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有這么幾點體會與大家共享:
1、必須從戰略角度去謀求協同發展,礦山生產好,流通才能好,流通體系建行發展好,礦山生產企業才可能持續發展,才能搞綠色礦山建設,雙方雖有利益消長性,但更是利益共同體,是矛盾統一體,絕不能發展為對立面。
2、搞好綠色礦山建設,按需定產。
礦山生產企業在搞好綠色礦山建設的同時,應根據流通現狀及發展趨勢以及消費需求情況,按需定產。礦山生產出來的是石頭,只有實現銷售,才能變為財富。生產過剩然后降價去庫存,同時又擴大再生產,形成新過剩,這樣老路不能再走了,用降價來打垮誰的不和諧思路不能再走了,資源產品不搞薄利多銷,不能成為大自然的搬運工,要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自己的礦山,有品牌意識。
3、礦山生產企業是源頭,要關愛流通企業,只有流通體系健全,流通企業有積極性,才能推銷你的產品,尤其是流通新業態的產生,應積極參與并支持,流通好,礦山才能好。當然有些大型生產企業具備直接面對大客戶的能力,但也不能忽略流通企業的作用。
4、流通企業要樹立服務意識。礦山生產企業好,流通企業才會好,流通是服務業,服務礦山生產企業和消費者是流通企業的天職,不做有損礦山生產企業利益和可持續發展的事,規范流通行業自律,維護礦山生產企業和消費者利益。處理好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關系。
5、石材市場是平臺商,更應管控好經營戶,當好礦山生產企業推銷產品的好助手,想盡辦法研究并解決礦山生產企業的痛點,深化并提升服務,讓礦山生產企業和消費者滿意。
總之礦山生產企業多想想流通企業,流通企業多想想礦山生產企業,協同發展,中國石材業明天會更好!
四、新市場,新業態,我們的共同期待。
時代在呼喚新市場新業態的誕生,浙江石材市場成立于1997年,在全國石材同仁的關心下,走過20年的歷程,新市場搬遷到浙江湖州和平鎮,一期征地750畝,二期規劃1500畝,具有如下十大優勢:
1、石材需求量大,200公里經濟圈,每年消費石材2000億元,蛋糕大大。
2、品牌優,20年的品牌,家喻戶曉,美譽度高。
3、永久產權,心安業安,可租可買可參股。
4、交通區位優,一小時到杭州、嘉興,一個半小時到上海、蘇州、無錫,杭寧申嘉湖高速直達,水路動車直達。
5、規模空前大。
6、金融服務優,租金貸,倉單貸,信用貸樣樣齊全。
7、教育配套優,長興曾出浙江高考狀元。
8、經營管理服務優,成立多個平臺公司,服務商戶及消費者和礦山生產企業。
9、業態新,線上線下融合,B2B,B2C結合,體驗和分銷并舉。
10、石全石美,石材行業門類全涵蓋。
新市場將解決礦山生產企業三大痛點,1、免費進市場,貸款早回籠,2、享受新平臺,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3、團隊齊推銷,銷量大大躍。
新市場,新業態,新事物,她必將是我們行業的新未來,希望大家給予關注。概括一句話就是,老品牌、真兄弟,20年風雨同舟,新市場新格局,100年業安心安。平臺是大家的,也是你的,你若不關愛,那就是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