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材業能否柳暗花明?
點擊數:2226 發布時間:2007-01-22 來源:福建日報
【摘要】....
- 中國石材之窗提示您:
- 你當前的身份無法查看此條信息,如果您是

- 請先
之后再查看,
- 如果您還不是石信通會員,請聯系網站客服!
- 現在就加入石信通會員,客服電話:010-62237591
去年9月14日財政部、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發出139號文件,通知調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同時規定,取消出口退稅的石料材直接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這意味著,今后石材產品若要出口,綜合成本至少要增加30%。我省石材行業原來的出口利潤僅有10%~12%,此舉將導致企業根本沒辦法經營。”1月10日,福建省石材行業秘書長郭經偉接受采訪時,直言取消出口退稅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不容樂觀。
所幸的是,在福建省外經貿廳、經貿委等政府部門的極力爭取下,石材產品最終未列入去年11月份商務部等出臺的82號文中的“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
石材產品為何在被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之后又被剔除?
福建力爭
自1995年以來,我省的石材產值、產量、出口均居于全國首位。2005年福建規模以上石材企業產量7063萬平方米、產值174億元,出口額13.44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的比例為46.5%、35.3%、60.2%。
然而,福建石材業的輝煌可能因為五部委的一紙通知而改變。“國家此次出口退稅調整的初衷是限制‘兩高(高污染、高能耗)一資(資源性產品)’,這是對的。不過,通過對比得出的數據顯示,我省的石材產品并不屬于高污染、高能耗,雖然它的確屬于資源性產品,但這些產品的資源大部分來源于國外,利用國外資源本應得到出口退稅,結果不僅得不到6%的出口退稅,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之后反而還要征收17%的增值稅及1%的關稅。”省外經貿廳計劃財務處副處長蘇志文對139號文將取消出口退稅石材直接列入禁止目錄感到難以理解,“既然是保護國內資源,加工貿易又不讓做就無法利用國外資源,而如果利用國內資源,其稅負方面的成本加起來也不到2%。這么一來,企業不僅不會增加從國外的資源進口,反而加劇了國內資源的開采。這完全與五部委制訂此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
“石材加工貿易列入禁止目錄之后,企業的綜合成本至少要增加30%。也就是說,原來一平方米賣100元的,現在要賣130元才能維持原有的利潤。”郭經偉進一步補充道,“139號文出臺后,勢必造成出口成本增加,競爭力下降。同時,它還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省100萬人的就業。”
有鑒于此,去年9月14日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139號文后的當天,福建省外經貿廳、省經貿委等政府部門便立即著手研究應對工作,并向商務部反映了福建的實際情況。同時,國稅、海關、國檢等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
針對部分石材制品和鎢制品可能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并將可能給福建省相關產業和外貿出口帶來很大影響的情況,福建省外經貿廳與財政廳、發改委、經貿委、福州海關、廈門海關、省國稅局等七部門一道于2006年10月23日聯合向財政部等五部委上報了《關于請求石材制品和鎢制品不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的請示》。后來,經多方努力,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環保總局終于在2006年11月1日聯合出臺的第82號公告《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中,把關于石材的內容去掉,正式確認139號文件取消退稅目錄中的68章的8個稅號石材制品不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
至此,福建幾千家石材企業從業人員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走出困擾
雖然從“加工貿易禁止類”的圈圈中跳出,但部分石材產品仍然取消了出口退稅,這些企業真的就能從此高枕無憂了嗎?
事實并不如此。據相關統計,取消出口退稅意味著石材企業每出口1美元將增加負擔0.45元,這對于規模小、技術含量低、行業門檻低的石材業來說,微利甚至負利時代的不期而至將使整個行業面臨重新洗牌與整合。
更需指出的是,雖然五部委給了8個稅號石材制品一個喘息的機會,福建相關石材企業僥幸逃過了一劫,但今后這些石材制品會不會再次被列入禁止之列仍存在很大的變數。因此,如何從長遠考慮化解出口退稅給企業增添的成本問題不容回避地擺在了業界面前。
眼下,業界的一個共同呼聲就是,福建石材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刻不容緩。
福建省石材協會會長許榮旗提醒業界發展高附加值產品迫在眉睫,“此次取消部分石材出口退稅,并未包括高附加值的石雕石刻,只取消了荒料和初級加工、低價值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所以對那些生產結構層次比較高產品的企業影響較小。比如,廈門非金屬礦進出口有限公司生產的也是屬于結構層次比較高的產品,此次政策的調整只影響到公司10%的相關進出口業務。”
郭經偉用數字支持了這一觀點:“在我省13.44億美元的石材出口額中,高附加值的石雕石刻制品約占4億~5億美元,這部分產品這次就未取消出口退稅。在82號文中得以排除在禁止之列的石材產品也絕大多數都是深加工產品。”
“從宏觀上看,出口退稅貿易政策上的調整,將有利于調整我國產業結構現狀,提升出口高附加值產品和加大進口原材料的比重,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外貿轉變增長方式。”為此,省經貿委冶金建材行業辦主任陳文斌呼吁,福建石企要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減少資源性產品出口,同時還要不斷開發高附加值的新產品,進一步提高來料加工的程度。“除了發展高附加值產品,企業還需國內外市場齊頭并進。”另一業內人士指出,石材企業在鞏固歐、美等傳統市場的同時,也應積極探討與東南亞等周邊地區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利用普惠制的優惠稅制,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在國外合作建廠、開發礦山,開發利用當地資源,拓展新的市場。去年以來,南安等17家石材企業逐漸選擇“走出去”作為企業實現柳暗花明的突圍路徑。此外,在當前國家對外貿易政策調整的大形勢下,石材企業應更加注重國內市場的開拓,尤其是要注重我國中西部石材市場的開拓,“因為中西部地區不僅有廣闊的市場潛力,而且有著較好的石材資源。”
免責聲明:
凡標注來源本網的新聞轉載時,請注明來源“中國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轉載新聞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