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現代石材業
新年將至,萬象更新。我們向石材業界的同仁祝賀新年!在新的一年, 我國將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石材工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快速發展,僅據2000年以來的資料顯示,全國石材業規模以上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2000年的167. 8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675.5億元,增長3.03倍;工業增加值從2000年的59.1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255.1億元,增長3.31倍;進出口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12.15億美元增長到2006年的39.21億美元,增長2.23倍。2007年前三季度石材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又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31.58%,出口貿易額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22.01%。中國石材業高速發展是全國石材業界共同努力的結果。而高速發展的客觀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國內外需求的高增長。2,充足的資源及其低成本。3,環境成本的低下。4,低廉的勞動力。5,國家的出口鼓勵政策。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黨的十七大為我們提出了“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和“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的新要求。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08年的經濟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我們“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在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指引下,我國石材業必將在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宏偉事業中,在國內外市場的拉動下取得新的發展。但是,2008年國家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全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十年來首次提出從緊的貨幣政策,在新形勢下我國石材業長期依賴的固定資產投資將進一步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對象;國家商品出口政策將進一步轉向禁止和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及加工水平低的產品加工貿易。而人民幣自匯率浮動以來已經升值大約10%的基礎上,2008年還會較快升值,進一步削弱我國石材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資源稅改革箭在弦上,征收方式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石材企業的資源成本壓力將增大;國家將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促使礦山企業落實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對石材加工企業的環境污染也將加大治理力度,目前正在開展調研,根據調研的結果,還會提出治理石材加工企業的經濟政策,石材企業的環境成本壓力也將增大;隨著“以人為本”的一系列政策的落實,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將在2006年比2000年翻一番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石材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也必將大幅度提高。總之,石材業十幾年高速增長的客觀條件將發生很大的變化。
面對新的形勢,中國石材業的發展必須明確新的指導思想,那就是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現代石材業,要著力實行行業定位的調整、產品市場定位的調整、發展方式的轉變、營銷理念與營銷模式的轉變、企業管理的升級。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必須作為我國石材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我國的石材業在悠久歷史基礎上,由于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過程中對國外先進技術裝備和管理經驗的引入,形成了既有傳統的原始落后加工工藝和裝備的作坊式石材企業,又有采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石材企業的多元化的格局。在新的形勢下,我國石材業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逐步淘汰原始落后作坊式的石材企業,大力發展現代石材業。
首先是石材業的行業定位的調整。中國石材業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材料制造業,加工鏈很短,不講包裝,行業的社會形象較差。根據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跨世紀發展戰略提出的“建筑材料工業要由單純的原材料工業向現代化原材料及制品工業轉變”,要“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戰略思想,中國石材業要從石質材料加工業向現代石質材料加工與石制品加工業轉變。不但生產石質材料,更要延長產業鏈,開發生產應用于各個領域的,標準化、規格化、功能化的石制品,研究與改進包裝。這樣,石材業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
第二是石材產品的市場定位的調整。過去我國石材業把產品市場主要定位于工程投資(主要是市政工程)與出口。這在當時無疑是正確的。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因此,石材業的市場也必須從主要面向工程投資和出口轉向面向消費(主要是家居工程和家居消費)、工程投資和出口,這樣石材業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
第三是發展方式的轉變。過去石材業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消耗了大量的石材資源,也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黨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因此,石材業在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進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圍繞資源節約、環境保護進行技術改造,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石材業。石材礦山必須從原始礦坑開采、主要采用爆破工藝改造為臺階式開采、主要依靠繩鋸等機械切割工藝。石材加工企業必須圍繞物料堆放、粉塵排放、廢渣廢水處理和噪音治理,按循環經濟的理念采用先進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淘汰原始落后的作坊式生產方式和作坊式企業,建設現代石材企業。石材加工企業還必須開發與生產諸如復合板、人造板、馬賽克以及用石粉加工成的建筑材料等資源節約型產品,這樣石材業才能消化資源成本、環境成本、人力成本等提高造成的不利影響,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
第四是營銷理念和營銷模式的轉變。中國石材業在新的形勢下要在創新營銷理念和營銷模式上下功夫。石材業既然是既生產石質材料 ,又生產石制品。那么,業界就要建立起石材業為社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件件孤立的產品,而是這些石材產品構成的空間及石制品提供的功能,這是石材業營銷理念的創新。因此,石材的營銷模式要把這些空間和功能展示給消費者。這樣的營銷模式可以大大拓展石材業的市場空間。
第五是企業管理的升級。中國石材業多元化的技術結構決定了石材業企業管理水平的多層次,傳統管理、科學管理與現代化的管理同時存在。但全行業除少數大企業達到科學管理水平,應用了現代化管理的方法外,大部分企業仍然處在傳統管理的階段。2008年國家把節能減排作為攻堅戰、持久戰來打,不僅規模以上企業納入國家統計監控,而且規模以下企業也要納入國家統計監控。我們石材行業的企業必須圍繞節約資源、節能減排加強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適應國家宏觀管理的變化,提高行業企業管理的水平,使行業總體的企業管理水平從傳統管理向科學管理、現代化管理提升。
在2008年來臨之際,我們在向全國石材業界的同仁致以新年祝賀的同時,共同展望我國石材業的形勢,讓我們按照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石材業又好又快發展,為把中國石材業建成現代石材業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