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聯合會科教委在京召開換屆大會
點擊數:1894 發布時間:2014-05-13 來源:聯合會
【摘要】創新三項舉措 發揮智庫作用 助力行業發展-中國建材聯合會科教委在京召開換屆大會....
- 中國石材之窗提示您:
- 你當前的身份無法查看此條信息,如果您是

- 請先
之后再查看,
- 如果您還不是石信通會員,請聯系網站客服!
- 現在就加入石信通會員,客服電話:010-62237591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科技教育委員會第三屆代表大會于4月28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副會長徐永模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來自建材及相關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和知識淵博的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工作者組成的約200名委員代表濟濟一堂,共同表決通過了聯合會科教委有史以來力度最為重大的三項改革措施,通過更新完善提升科教委的宗旨和職責,改革管理運行機制,增加專業委員會數量等舉措,為行業創新發展發揮決策智庫作用。
在當日的大會上,聯合會第二屆科教委副主任張聯盟首先致開幕詞。潘東暉主任作了題為《正確定位,不辱使命,為建材工業轉型升級、科學發展貢獻力量》的工作報告。他在回顧了第二屆科教委自2005年始至今開展和完成的一系列主要工作后,還對第三屆科教委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議。狄東仁副秘書長作了關于《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科技教育委員會工作規則》的修訂說明。與會代表審議通過了第二屆科教委工作報告和工作規則。
徐永模宣讀了《關于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第三屆科技教育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副秘書長的批復》文件。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姚燕、中國中材集團公司總經理李新華、北京工業大學校長郭廣生、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壽、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張聯盟、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工程院院士徐德龍等6位業界知名專家將以輪值主任的身份負責當年科教委的重要工作計劃和活動的決策與實施。中國建材聯合會科技部主任潘東暉擔任秘書長。
彭壽代表第三屆科教委宣讀了《致第二屆科教委委員的感謝信》。姚燕以首輪輪值主任的身份代表第三屆科教委發表了講話。她表示“要充分發揮全體委員的作用,運行機制要創新,整體工作要有亮點,重要工作要有突破。作為第一輪輪值主任,深知肩上擔子的重量。希望科教委全體委員精誠團結,攜手共進,使科教委成為推進行業進步的橋頭堡。”
隨后,徐永模就聯合會科教委有史以來力度最為重大的三項改革措施進行了解讀。他強調指出,科教委是行業科技創新和專業教育方面的最高專家咨詢機構。經過歷次政府機構改革,科教委從政府的內設機構變成了行業協會的組成部分。這次科教委換屆,我們全面更新、完善和提升了科教委的宗旨和職責,要求科教委要在引領行業科技創新發展中發揮咨詢、論證、實施和推進作用。我們根據協會的性質和國家對社團組織進行市場化改革的要求,建立了科教委主任輪值制度。在專業委員會的設置方面,從過去的7個增加到了19個,為更多領域的專家提供了工作平臺。希望并相信通過這次換屆大會進行的改革,能夠充分發揮行業廣大科技專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行業創新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最后,喬龍德會長發表講話。他首先代表聯合會向新一屆科教委表示祝賀,然后著重強調了我國建材行業當前面臨著的四大挑戰:如何將以高溫窯爐為主的建材工業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成為綠色環保節能產業;在傳統建材產品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如何加快新興行業的前進步伐;在環境、資源約束條件日趨嚴峻的形勢下,如何突破技術瓶頸,加快節能減排工作的步伐;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如何加快科技合作國際化的步子,以增加中國建材工業在世界同行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喬龍德指出,技術靠創新,創新靠人才,人才靠專家。他寄希望于第三屆科教委的專家們,在實施“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目標的征程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行業的科技進步作出應有貢獻。對于科教委的工作,喬龍德表示,大家要通過改革機制想出辦法,用市場化的辦法解決問題。要建立獎勵機制,在技術成果推廣方面,尊重知識和專家個人的勞動成果,要讓大家在盡到責任的情況下有一定的收益。對于為行業科技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可以試行金質獎章制度,給予榮譽獎勵。總之,他希望新一屆科教委為建材工業實現創新提升、超越引領的戰略目標做出新貢獻。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第三屆科技教育委員會
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和副秘書長名單
輪值(執行)主任:姚燕、李新華、郭廣生、彭壽、張聯盟、徐德龍,科教委執行主任實行輪值制;
副主任:潘東暉、徐培濤、顏碧蘭、于國波、孔祥忠、繆斌、薛忠民、林楚榮、晉占平、隋同波、李葉青、王肇嘉、胡曙光、宋壽順、包瑋、程新、劉長發、肖正學、姚欽、劉懷平、聶祚仁、章少華、肖慧、周清浩;
秘書長:潘東暉(兼)
副秘書長:狄東仁、崔素萍、魏從九,輪值副秘書長由當年輪值主任提名確定。
免責聲明:
凡標注來源本網的新聞轉載時,請注明來源“中國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轉載新聞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