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石材城”南安一度飽受污染之痛。困境面前,當地不是一味地簡單關停,而是選擇轉型升級,做起循環經濟文章。一方面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另一方面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石材產業,“吃干榨盡”每塊石頭,催生綠色產業,轉變了發展方式,優化了當地環境,讓企業受益,讓百姓受惠,為美麗福建注入綠色正能量。這一經驗,值得全省推廣。
沒有想象中的粉塵飛揚,沒有記憶中的污水橫流。在“中國石材城”南安,清澈的西溪水穿城而過,藍天白云抬頭可見。
在南安,石材企業有1500多家,年產值超過300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是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材生產和出口基地。
“真沒想到,這個石材行業如此密集的城市竟然是國家生態市。”24日,在南安水頭調研的國家發改委調研組一行紛紛贊嘆。
作為國內環保的最高榮譽,國家生態市在生態環境指標各方面考核最嚴格。今年1月,南安市通過環保部組織的考核驗收,成為我省第一個通過國家級生態市技術評估的縣級市。
殊榮背后,是南安致力發展綠色產業、循環經濟的生動故事。
石材之都的“鳳凰涅槃”
曾幾何時,粉塵滿天飛、白漿四處流、遍地皆廢料的污染之痛,讓南安人寢食難安。
石材之都繁榮的背后,是每年近300萬噸的廢棄碎石、石粉污染威脅。
面對垃圾圍城,光靠填埋,很快就會面臨無地可填。
“所有廢棄物都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這一循環經濟理念,啟發了南安人。“想辦法把這些廢棄物‘吃掉’,變廢為寶。”政府、企業形成共識。
思路決定出路。2005年,南安市出臺《關于促進石粉、碎石綜合利用的若干意見》,市財政每年撥款100萬元建立綜合利用發展專項基金,用于扶持廢棄物綜合利用企業。同時,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術開發中心,為企業提供循環發展的技術支撐;對列入省級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的綠色企業,給予獎勵。
2006年,全省首家人造石企業在南安誕生。“當年,我們投資1.2億元建廠,引進意大利高新技術,收集廢棄石材碎石生產人造大理石,一條生產線可‘吃掉’100多噸廢棄石料。”鵬翔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軍偉說,通過循環利用,企業完全做到污水零排放,每年可節約用水30萬噸以上。
變廢為寶,不僅解決了碎石無處可去的難題,更成就了企業的發展。目前,該公司年產能達300萬平方米,人造石產值超過5億元,產品遠銷歐美。
除了用于人造石,碎石還被用于作畫,下腳料變身藝術品。水頭五號倉庫展示廳負責人說,用碎石做的藝術品,每平方米最高賣到3萬元,這一文化創意產業每年創造的產值接近6億元。
通過技術創新,另一大污染物石粉也被“吃干榨盡”。
“通過技術處理,石材加工產生的廢棄石粉被廣泛用于加工混凝土磚塊、脫硫劑、一體化墻材等,變成香餑餑。”南安市經貿局副局長蘇棟梁說。
在循環經濟政策引導和日益嚴格的環保硬指標倒逼下,南安市石材產業在循環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目前,全市持證經營的石材企業100%實現污水零排放,石材產業能耗低于其他產業能耗近40%;靠“吃”碎石、石粉等廢棄物為生的綠色企業達到146家,年產值達31.2億元,石粉和碎石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65%和90%。南安,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材循環經濟綠色產業基地。
“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高污染、粗放式生產,到如今走上循環發展的道路,實現產業發展生態化,南安實現了轉型升級的‘鳳凰涅槃’。”蘇棟梁說。
為經濟發展注入綠色正能量
“南安石材業的華麗轉身,證明高能耗產業并非沒有出路,一切盡在人為。”省環保廳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許碧瑞認為,南安的做法為經濟發展注入綠色正能量,值得全省推廣。
他說,石材企業將環保倒逼的壓力轉化為動力,主動找出路、求突破,以循環經濟為主線,把綜合利用作為增效、降污的根本措施,依靠科技創新,不僅從源頭減少污染,還實現綠色產業的高增長。
對這一成功經驗,南安市市長王春金總結出“全封閉、大循環、再利用”9個字。
全封閉,就是企業運營封閉化,所有石材企業在生產中利用污水處理系統,實現污水零排放。引導產業聚集發展,規劃13個石材加工集中區,引導石材企業全部退城入園,在加工區預留10%循環經濟用地,對石材加工產生的石粉碎石高度綜合利用,實現產業園區封閉化。
大循環,就是污染物集中、轉運、處理全程循環。
再利用,就是建立科技平臺,自主創新,提高再利用水平,以品牌示范引領再利用推廣。
為確保封閉,南安對進區和不進區的企業實施差別電價,后者每年每千瓦時加0.2元;為確保不偷排,南安組建石粉清運公司,對石材企業產生的廢棄石粉進行統一管理、收集、清運,根據石粉綜合利用企業的需要統一調配,并在每輛車上安裝GPS定位系統。
扶正綠色企業的同時,不忘打壓污染企業。近年來,南安市鐵腕整治石材污染企業,關閉657家“三無”石材企業,停電停產整治1500多家違法排污企業,不達標的污染企業無處藏身。
不過,王春金表示,南安在推進循環經濟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石粉、碎石循環利用產值在石材產業產值中占比偏低,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還不夠大,企業良性發展空間尚待拓展;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分布較零散,有待整合提升。
“為減少礦產資源開采,西方很多國家明確規定機場、地鐵、醫院以及市政建設工程優先使用人造石材,使用綠色環保標簽產品不僅免稅,政府還會給予一定補貼。”不少人造石企業負責人說,期待政府出臺更多鼓勵政策,讓更多建設工程放棄使用天然石,選擇綠色人造石。
根據規劃,南安市將進一步優化循環產業布局,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按照產品分類建立相應的專業化工業園區,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引導企業自主創新,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力爭至2015年,石材企業石粉綜合利用率超過75%,完成1400家石材企業清潔生產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