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數:1432 發布時間:2013-03-14 來源:桂林日報
一條干凈平整的水泥道穿村而過,村外幾家石材廠機器轟鳴,正在加緊生產規格不同的石材……全村上下呈現一派富裕、文明、和諧的景象。這是近日記者在灌陽縣文市鎮瑤上村采訪時見到的情景。 陸春文自1999年起擔任文市鎮瑤上村黨支部書記、村黨委書記,在自己的崗位上實踐著黨的宗旨,履行代表職責,是瑤上村發展的領頭雁、村民的主心骨。10年前,瑤上村只有幾個零星的石材加工廠和采石場,村民們富裕的并不多。近年來,陸春文與村兩委其他成員一道,立足現有資源,確定把石材產業作為全村的主導產業來抓。經過幾年努力,全村現在建有石材廠80多家、采石場140多家,解決勞動力就業1000多人,從事石材行業的農戶年人均收入11000多元。瑤上村也被稱為“廣西黑白根石材第一村”。村民依靠石材生產加工過上了好日子。 在抓石材產業的同時,陸春文還十分注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村里通過引進新品種和改良種植方法,提高水果、水稻單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全村有優質黑李、柰李2300多畝,油桃800多畝,超級稻1600多畝,產業收益大幅提高。 發展經濟的同時,陸春文還十分注重全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為了改善交通狀況,陸春文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同時發動群眾籌資投勞,修建和維修了多條村級道路。2008年,瑤上村委至雷公嶺8公里長的扶貧公路建成,解決了沿路兩個自然村200多名群眾的“行路難”。至此,全村全部通上了機耕路。2007年以來,瑤上村還對多條進村道路進行硬化。去年5月,寬5米、長1.8公里的進村主干道硬化工程完工,極大地改善了交通狀況,也美化了村容村貌。村里還投入40多萬元解決600多戶人畜飲水難題,自來水使用率達90%以上,建沼氣池306座,改廁400多戶,建垃圾池25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5%以上,村民生活條件大為改觀。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該村近年來先后獲得“廣西村民自治模范村”、“自治區文明村”、“五個好黨支部”等榮譽稱號。陸春文本人也多次被灌陽縣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干部”、“優秀人大代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