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冠魯建材工業集團是山東冠魯集團于1996年整體購并原國家大(二)型企業山東鑫磊集團后發展起來的大型建材集團。當時由于鑫磊集團機構重疊,管理混亂,使企業陷人停產半停產狀態,為盤活資產,穩定一方,平邑縣人民政府決定由山東冠魯集團于1996年9月整體購并鑫磊集團公司。通過近幾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擁有獨立法人企業18家,國外分公司4家,擁有18個品種、21座石材礦山,4座石膏礦,年產花崗石、大理石荒料4萬立方米,板材120萬平方米,異型石雕產品10萬臺套,年開采石膏60萬噸的綜合型現代化企集團。集團在資源整合、統一開發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將軍紅”資源,規范礦山開采
“將軍紅”石材品種被譽為中國“四大紅”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著名花崗石名貴品種,作為擁有“中國石材之鄉”的平邑縣蘊藏著將軍紅礦山資源的全部儲量約6億立方米。隨著石材業日趨國際化、標準化和高檔化,同時為落實國家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要求,山東冠魯建材工業集團針對多家分散開采、技術落實、礦點小、成材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的狀況,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進行了“將軍紅”礦山資源的整合,依法取消了個體戶采礦權,使集團徹底掌控了“將軍紅”資源,并依法取得了采礦和經營權。集團在整合資源上,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結合,聘請專家對當地所有“將軍紅”礦山進行了重新勘探、設計和規劃,進行集中整頓,建立了開采資格制度,規范采礦設計,推行新工藝,實行科學化、規范化開采,全部實行機械化作業,扭轉了低檔次、粗放式開采的局面,杜絕了原來個體采礦“前扒后埋”、“亂轟亂炸”、資源浪費的現象,同時也避免了因不規范開采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通過資源整合,完全達到了政府提出的規模化、集約化開采的要求,使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利用,同時山東冠魯建材工業集團也成為山東省礦山資源整合試點企業。
二、提高資源價位,實行競標銷售
山東冠魯建材工業集團通過對礦山資源的科學管理和有效整合,不僅保護了我國不可再生的珍貴礦產資源,還使“將軍紅”名貴石材荒料的價格得到大幅度提升,“將軍紅”荒料價格由原來的1600元/m3,提高到3600元/m3,礦山企業也由原來將荒料打制成規格荒料出售,發展到現在的競標采購。礦山企業在荒料開始爆破前,組織銷售客房到現場競標,并交付一定的競標押金,凡中標的客戶,在荒料爆破前支付所購荒料全部貨款,再由礦山按照客戶規格截取荒料。在截料過程中發生的荒料毀壞和因表皮不可見的天然瑕疵(色線分布不均、裂縫等)造成的損失、風險,均由客戶承擔。凡未中標的客戶,投標押金在開標后一律返還給客戶,對中標而又不支付貨款或延期支付貨款超過企業規定的時間,投標押金一律收歸企業所有,并對原招標的荒料重新進行招標,確定新的買方,真正地形成了賣方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通過這一措施的實施,徹底消除了礦山企業的經營風險,保證了企業即定利益不受影響,同時也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三、資源的整合,提高了企業效益,促進了當地石材行業的發展
由于資源的整合,在礦山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基礎上,使將軍紅板材的價格得到提升,從而提高了石材加工企業的效益,促進了當地石材行業的迅速發展。目前,平邑縣已經發展成為江北最大的石材開采、加工、銷售基地和經營進口石材基地,被列為山東省石材工業“十五”期間重點培育扶持的三大石材基地之一。通過山東冠魯建材工業集團對資源整合產生的效益,當地政府看到了石材行業美好的發展前景,因此扶持企業向大規模、高技、外向型發展,使更多的石材企業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石材進出口能力不斷增強,同時采取掛靠、租賃、股份聯合等形式,積極引導中小型企業向龍頭企業聚集,向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同時發展石雕、影雕、異型石材等獨特工藝品加工生產,促進各類企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在產品升級問題上,適應石材市場的需求,由生產大荒料、大板材、復合板等初級品,逐步向高檔化、異型化、超薄化和電腦微雕等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總之,通過山東冠魯建材工業集團對當地資源的整合,提升了資源的價格,規范了資源的開采,減少了資源的浪費,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使礦山效益倍增,給石材加工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增強了企業的后勁和實力,促進了當地石材行業的快速發展,為當地經濟的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山東冠魯建材工業集團在抓資源方面,實行國內為主,國際為輔,形成集團石材品種黑、白、紅、綠齊全,花崗石、大理石并重的資源色,由加工到資源開發轉變為資源儲備,發揮集團的資源優勢,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當地石材產業的發展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
山東冠魯建材工業集團
200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