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數:1764 發布時間:2011-06-27 來源:大江網—新法制報
197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廬山山南風景名勝游覽區的九江市星子縣,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瓦板巖(青石)、花崗巖、高嶺土(瓷土)等開采歷史悠久。 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因這些年旅游業的迅速發展而顯得矛盾尖銳起來,采石業對環境會造成破壞,尤其是星子縣城附近的東牯山,因過濫采石而顯得“千瘡百孔”,而其對面就是廬山景區,其植被破壞情況更是引人關注。 星子縣有關部門表示,當地政府已決心讓星子的采石業三年內完全退出市場。 開采后廢棄的石塊被隨意丟在山下 一個個采石坑口遍布山體 聳立在這一座座石材加工場背后的東牯山,一眼望去,令人觸目驚心。 東牯山距離星子縣城不到3公里,位于白鹿鎮秀峰村境內,與知名的廬山秀峰瀑布景點遙遙相對。6月20日上午,新法制報記者來到星子縣“金鹿石材城”,金鹿石材城恰好位于東牯山腳下,據稱是贛北最大的石材市場。 進入金鹿石材城內,石材加工場一家挨著一家,在石材加工場內,運石料的貨車進進出出,夾雜著砂輪的摩擦聲音,很是熱鬧。負責石料加工的工人們忙活于打造石獅、碑柱等石材工藝品。 有工人告訴新法制報記者,他們加工一對大的石獅子一般需要半年多時間,價格大致在2萬至5萬元一對,像他們這樣幾十人的大廠,一年大概要賣出將近200對獅子,但“還是以小的(獅子)為主”,另外還有大量工藝品種,但大部分都是銷往外地。 聳立在這一座座石材加工場背后的東牯山,一眼望去,令人觸目驚心。據了解,該山一直綿延至鄰近的星子縣溫泉鎮,因蘊藏有豐富的花崗巖石材資源而被濫采。 記者往山后走去,時隔十幾分鐘炸藥炸洞采石的聲音從半山腰傳了下來,可以發現通往山上采石現場的路上,載重機、挖掘機來來往往,忙碌一片,一路上粉塵飛揚。 在東牯山上,一個個采石坑口遍布山體,正在開采的礦口和已毀棄的礦口使原本秀麗險峻的東牯山變得面目全非,完整的山體更是形成一個個大窟窿。有采石工人告訴新法制報記者,東牯山分布100多個這樣的開采坑口,“基本上就是一個坑口屬于一個老板”。 乳白色污水直排河中 這些排放物質不僅容易污染河水,還有可能使河道堵塞。 星子石料開采的過程中,由于沒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使得植被遭到破壞,土壤侵蝕量大,特別是大量的棄土棄渣,損害了廬山景觀形象。 早在2007年,就有地理研究學者指出,非金屬礦產開發給星子所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發展速度十分嚴重。僅根據1982年10月8日與1994年11月2日兩期衛星相片的對比分析,1982年由于開采石材所造成的退化土地為54.1k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7.7%,1994年,退化土地已擴大到130.7km2,占全縣土地面積17.7%,平均每年擴大6.38km2。 還有當地群眾告訴新法制報記者,采石帶來的最大危害是容易引起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江湖堤岸崩塌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可能危害當地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露天堆放的采石尾料中,重金屬和有毒礦物元素含量較高,經雨水淋溶和地表水沖刷形成濁流,侵入地下水,流進河流,嚴重污染水系,同時加劇土壤污染、退化”。 新法制報記者在金鹿石材城采訪過程中就看到,有一條小河從石材城中緩緩流過,但讓人感到吃驚的是,橋下河道邊就有兩個下水道出口,一直往外排放夾雜著許多乳白色不明物的污水。一名工人告訴新法制記者,那主要是用水清洗石材或者經雨水打濕的乳白色沉淀物。 據了解,由于很多廠未建污水處理工序,只是挖了一條排水溝通向小河,這些排放物質不僅容易污染河水,還有可能使河道堵塞。 非法采石洞口“難以統計” “有時一年取締的非法開采礦點就達上百家”。 星子縣國土資源局有關人士告訴新法制報記者,采石曾是星子重要經濟支柱之一,“早些年,采石、石料加工等,給星子財政帶來的稅收收入,一度達到當年全縣財政收入的1/3,差不多是三千多萬”。 星子的石雕也有上百年的歷史,由于星子縣經濟還有些落后,所以早些年政府一直鼓勵加大開發的力度,在政策上給予支持,所以星子在這個方面獨具優勢,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前來,前些年甚至成了星子政府重要的招商項目。 目前縣內納入國土部門監管的采石場有上百家,“包括開采的、加工的、運輸的,相關從業人員將近兩萬人”。政府為了加大開采規模的科學、合理性,還曾對比較零散的開采、加工企業進行了重點整治。 新法制報記者還了解到,實際上除了納入國土部門監管的100多個開采洞口外,星子縣境內那些未經審批的“非法洞口”更是“難以統計”,“有時一年取締的非法開采礦點就有上百家”。 一證多用現象嚴重 九江市國土資源局頒發給星子縣采石企業的采礦證一共只有23個,而當地有上百個采石洞。 星子縣國土資源局的有關人士解釋說:“上百家那是指采石洞口,一般一個洞口就是一個采石場,這些采石場和經過審批的這些采石公司是一種經濟承包、合作組織的形式。”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所謂的合作形式,就是經過審批成立的這些石材廠很多只是個掛名的空殼公司,既沒有自己的設備,也沒有自己的采礦工人,只是成立這個公司以利于向有關部門申請辦采石法律手續,然后以公司名義向各洞口開采經營戶發包,一證多用,這樣做的好處是每年可以從每個采礦個體戶收取不菲的管理費。 對此,有法律界人士指出,這種利用成立公司并以公司名義申辦有關手續,而后又將礦產發包給個體戶開采的采礦行為屬非法行為,按照有關規定,誰開采誰就要取得開采主體資格。換句話說,批準審批了多少個采礦許可證,就只能開采多少個礦,其他發包的個體獨立開采經營戶,涉嫌無證開采。 九江市國土資源局礦產資源開發科科長匡杰告訴新法制報記者:“所謂合作形式掛靠采礦證的行為是不允許的,目前國土部門已了解到這種現象的存在,將進一步完善監管,對這種行為進行清查。” 監管非法采石需多部門協助 停了非法采石廠的電和炸藥,他們就買柴油機發電,你查他就跑。 對于東牯山的現狀,匡杰說,東牯山的無序開采確實與廬山旅游整體開發的形象不相稱,但這很大部分坑洞是多年前就形成的。“國土部門對礦石開采的監管起步比較晚,盡管現在對礦石開采的監管正在逐步完善,但依然有很多難點,靠國土部門一家無法完成。” 之前,星子縣國土局曾停了非法采石廠的電和炸藥,他們就買柴油機發電,你查他就跑。“所以關停一個非法采石點需要公安、供電、安監、環保等多部門的協助才行,同時,也希望當地政府重視采石監管工作。”匡杰說,為此從省里到市里多部門,都曾多次向星子縣政府方面提出整改建議。 星子縣政府方面也曾多次表態要關停采石業,“但不能緊急剎車,只能夠逐步縮小采礦規模,逐步退出來”。由于牽扯到的人太多,一下子要停下來對當地經濟的影響比較大,“所以這需要一個時間上的過渡”。 匡杰說,在采石無法一時退出市場的情況下,國土部門只能盡量希望各采石企業改良開采工藝,“去年開始,我們已啟動了礦業實地核查,準備盡快重新編制礦石開發方案,爭取少破壞植被和環境。但從目前看來,很多開采企業不愿意改良開采工藝,因為那意味著開采成本的加大”。 3年左右關停所有采石企業 對于星子采石業給環境帶來的破壞,尤其是東牯山的現狀,已引起多部門的重視。 今年1月10日,江西省人大環資委的一份報告中提到,“星子縣位于廬山秀峰附近的采石場亂采濫挖,嚴重影響廬山景觀和鄱陽湖生態旅游”。 最棘手的問題還在于“善后”。 據了解,星子當地已遭遇嚴重破壞的山體植被,需要大筆的資金才能逐步復綠,但由于資金來源少,只能夠“想辦法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 星子縣林業局副局長陶松柏告訴記者,對于星子采石對林業植被的破壞情況,省林業廳也一直非常重視,“政府已在東牯山試點對廢棄的1000余公頃的東牯嶺老礦區全面進行植被恢復,所需要的資金缺口非常大”。 “從2009年開始,我們林業部門就沒再批準一例允許企業采石的用地手續。”陶松柏說,近段時間,新上任的縣委書記已經多次對采石的問題召開會議,“縣里已經決定用3年左右的時間關停所有采石企業,徹底退出采石市場”。
無序開采后的“瘌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