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省咸豐縣了解到,該縣石材加工已經初具規模。依照當地政府的規劃,在未來3~5年內,該縣將打造武陵山區最大的石材深加工產業基地,初步實現產值突破12~15億元的目標。
咸豐縣地處湖北西南部,山奇水秀之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材資源:有“中華一絕,天下最白”的方解石,貯藏量近1000萬噸以上,白度高達95%以上;有品種繁多、石質堅硬、色層穩定的大理石,儲量在5000萬立方米以上;有礦層穩定、易于開采的露天紫砂巖,儲量近1億噸。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咸豐縣已經開始對方解石進行了初級開發,當地農民肩挑背扛,把石頭弄下山,再用鐵錘將這些石頭砸成小石子出售,每噸售價不過幾十元錢。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部分當地企業開始利用方解石生產主要用于建筑墻體涂料和塑料填充母料的粉體,這種初級加工的產品每噸售價也僅在90元左右。
如何利用豐富的石材資源發展本地經濟?2008年年初,咸豐縣委、縣政府決定依托武漢、成渝兩個經濟圈,把咸豐打造成武陵石材之都。到2008年年底,該縣在石材開發上引進外來資本3億多元,石材深度開發已經初具規模。
依托蘭州大學的專利技術,當地石材加工龍頭企業瀑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投入2000萬元,成功開發出超微亞納米無機復合粉體材料(蓋鈦顏料)、亞納米增強型塑料母料及重質碳酸鈣超微細粉體三大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塑料、橡膠、油漆涂料等化工領域,逐步受到市場的青睞。
2008年4月,由咸豐縣委、縣政府牽線搭橋,重慶億鑫礦業公司與瀑源化工合作,共同投資1.5億元,合資建設瀑源化工高新科技園。目前,瀑源化工年生產量達5萬噸,每噸粉體銷售價達到1萬多元,并構建了覆蓋全國及東南亞的銷售網絡。到2012年,瀑源化工將實現銷售額6億元。
為減少污染,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武陵礦業正在籌建人造石廠,以提高邊料、廢料的利用率。
武陵礦業總經理王波對記者表示:“國內高檔別墅、酒店等所用大理石板材基本依靠從意大利和中東地區進口,價格昂貴。而咸豐縣大理石的品質可與進口大理石媲美,部分質量指標還遠超進口產品,我們對未來發展很有信心。”
記者了解到,目前,咸豐縣共有5家生產大理石企業,年生產能力達到了250萬立方米,產品不僅熱銷國內,還出口歐美。預計到2010年,該縣大理石產業可產生4億元經濟效益,實現利稅4000萬元。
咸豐縣發展和改革局負責人介紹說,經過科技創新,咸豐縣石材開發的產業鏈得到延長,以大理石、方解石等深度開發為重點的石材產業,無論是在企業規模上,還是在生產技術上,均領先于武陵山區30多個縣市,為打造武陵石材之都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