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吉林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各地加大了經濟建設的步伐,不斷挖掘資源優勢,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的崛起,證明了區域產業經濟的提速可以推動和加快全局經濟的發展,在成為吉林市后續產業支柱的同時,有望成為吉林省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促進吉林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一、石材產業潛力分析
1. 花崗巖儲量居國內首位,資源優勢明顯
吉林省石材產業發展以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園區為主導,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是2003年省政府批準的省級開發區,也是吉林省十大特色產業園區之一。區內石材資源豐富,已探明花崗巖儲量達100億立方米,花崗巖儲量居國內首位,是我國四大花崗巖產地之一。而國內石材生產強省廣東、福建的探明儲量僅為20億立方米,山東為30億立方米左右,天崗石材資源優勢十分明顯,同時也是打造石材產業最重要的基礎條件。
2.國內石材消費快速度增長,市場需求擴大
近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及居民住房裝飾對石材需求的持續增加,石材消費的需求不斷擴大,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材生產國和消費國,同時也是重要的進出口國。我國年消費石材達2億多平方米,并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遞增。在國內,石材產業已成為福建、山東、廣東等省的支柱產業,并形成如福建水頭鎮等一大批石材之鄉。2007年我國石材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6.85億美元,其中出口創匯約35億美元,創匯水平位居全國建材行業首位。目前,城市家庭裝修中石材已成為主要用材;而由于城市品位的提升,住宅、辦公樓、賓館等建筑也大量使用石材;隨著振興東北戰略的實施,東北城市的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市改造和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國內各城市廣場建設以及小區中的花池、假山綠化等大量選用石材,更帶動了石材需求的進一步增加,其消費需求的空間也被打開,市場需求迅速擴大,石材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
據有關部門預測,中國的城市改造還需30-35年時間,目前石材消費已占到城市建設用材的10%以上,對此,僅從我國來看,石材消費還將有超過30年的高速增長期,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為做大做強吉林市乃至吉林省的石材產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3.天崗石材生產潛力增長迅猛,發展張力漸強
目前,石材產業園區主要有“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園”和“猴嶺石材”兩個石材生產基地,其中“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園”已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現已開發出“吉林白G2201”、“吉林紅G2202”、“玉蘭花2206”、“芝麻白”、“海浪花”、“黑珍珠”6個花色品種,在東北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銷售上升勢頭較猛。并延伸至京、津、唐乃至長三角及兩廣省(區);國外主要銷售到韓、日、俄、蒙、東南亞國家及臺灣地區。目前,蛟河石材產業園有石材加工企業300多家,年開采可用做飾面石材的荒料20萬立方米,年加工石板材500多萬平方米,生產石板材、異型材、規格材、石雕4個系列上百個品種。2007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2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2700萬元。預計2008年分別達到15億元和4500萬元;2009年達到24億元和7000萬元;2010年達到29億元和9600萬元。也就是說,到2010年,園區國內生產總值(GDP)要比2007年翻一番半,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3.4倍。屆時,天崗石材產業園將建設成為東北亞最大的石材生產、加工和銷售基地,全區石材加工企業將達2000家,年產荒料80萬立方米,加工石板材2000萬平方米,石材經銷企業達到500家,經營國內外石材品種200種以上,石材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通過實施“南有水頭,北有天崗”的發展戰略,有望把天崗石材產業打造成吉林市及吉林省的特色產業。
4.天崗石材消費和交通輻射力強,區位優勢凸現
一般來說,距市場周邊1000公里是石材合理的消費半徑。對此,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園區則具有較為明顯的區位優勢,在國內,京、津、唐等省市均在1000公里的消費半徑之內;在國外,盡可幅射到韓、日、俄、朝、蒙等國家及臺灣地區。
石材的陸路運輸成本較高,只有海運的成本相對較低。而隨著我國大圖們江地區開發、開放戰略的穩步推進,琿春將建成東北亞區域國際物流中心,屆時,天崗石材通過琿春出海口出海,其物流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區位優勢也將更加凸顯,將有力地促進石材產業的迅猛發展。
二、水頭鎮石材對天崗石材產業園區發展的借鑒和導向作用
被中國石材協會命名為“中國石材城”的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是一個不盛產石材的濱海小鎮。然而,就是這個不產石材的濱海小鎮卻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材集散地。它擁有全國的石材專業展覽中心和配套齊全的供應鏈。水頭鎮在強大的產業聚集功能帶動下,已逐步發展成為聞名海內外的世界級石材中心。從1997年發展起步的十年間共打造出幾百個千萬富翁,稅收突破20億元,并帶動周邊廈門、泉州、南安等3市2縣經濟的持續發展。
水頭鎮石材成功經驗:
一是源于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水頭鎮地處廈門、泉州、漳州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區域,位于閩南發達地區,與廈門經濟特區相接壤,有泉州的“南大門”之稱。其交通便捷,福廈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距離廈門國際機場僅58公里,距晉江機場僅15公里,距最近的港口泉州不到10公里,區位優勢非常明顯。二是走市場、產業、基地良性互動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依托市場建設快速推動石材產業的升級換代,不斷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的暢通流動,走上了一條市場、產業、基地良性互動的特色產業發展路子,有效地推進石材產業的迅猛發展。三是科學的市場定位,善謀思變。構建“中國石材城”,并把市場建設與產業基地配套互動,走出一條發展集群式“塊狀產業經濟”的新路。四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福建是我國著名的僑鄉,水頭鎮人口約11萬,其海外僑親就有4.5萬,獨有的人文優勢使其資金籌措能力較強,自給資金充裕,更有力支持了水頭石材經濟的發展。
水頭鎮借助于區位優勢,把石材產業集聚戰略科學定位為特色鮮明,輻射力大,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走市場、產業、基地良性互動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是水頭成功的關鍵。
天崗石材優勢:
一是蛟河市地處長吉圖經濟圈的中陸,相鄰領跑吉林省經濟的長春市不足100公里,隨著長春至琿春高速公路于2008年9月份的正式通車,距琿春口岸不到4小時的車程。同時,長白山機場、東部邊境的東邊道等項目的籌備和建設,將使蛟河與濱海邊疆區實現陸、港、關的一體化。因此,與水頭鎮相比,區位優勢非常明顯。二是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由于水頭石材已經形成中、高檔產品的品牌資源,利潤水平正不斷趨于縮小。而吉林石材的品牌價值還沒有被市場充分認識,其質高價低的品牌使吉林石材存在較大的利潤增長空間,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
三、石材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天崗石材產業園作為吉林市石材產業的龍頭,盡管近年來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其發展中也面臨一些困境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企業發展資金不足,金融支持力度不夠。石材企業擴能改造,設備更新需要的資金較大,以天崗石材產業園為例,全區企業發展資金每年在1億元左右,而多年來,園區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每年向企業投放貸款2000萬元,資金缺口較大,遠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是企業發展規模較小,難以產生較強的競爭力。從天崗石材產業園來看,2007年,盡管區內石材加工企業超過了300家,但是,這300家企業中除北方石材、天鑫石材等大型石材開采加工企業外,多數為中小企業,有的還處在作坊式的初級生產階段。300家企業的產能還達不到水頭鎮1個大企業,尚未形成規模優勢。
三是目前運輸成本相對較高,環境改善滯后。石材運輸一般通過海運成本較低,由于目前吉林省的琿春港還沒有開通,現在主要通過營口港外運,其運輸成本相對較高。此外,吉林市的經濟發展環境相對滯后,行政效能較低。以土地審批手續為例,在南方辦一個土地審批手續僅為一周左右的時間,而在吉林市最快也要2個月,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發展。
四是產業配套功能不全,硬件設施不完備。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相關基礎設施的同步推進,如水、電、氣等。石材產業的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較大,而目前各石材開發區的電力設施建設大多滯后,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天崗石材產業園區急需進行電力設施改造,增加容量,改善供電設施。
五是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較低,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雖然石材加工企業的廢水大部分得到處理后循環利用,但也會有少量排放;石材生產的廢棄物(石材廢料及粉沫)不能有效利用,而目前對石材加工的廢料進行再利用的企業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還造成資源的浪費。
四、促進石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 整合現有石材資源,組建石材產業集團
蛟河石材資源豐富,但是,石材生產企業規模普遍較小,難以形成規模優勢,更缺乏競爭力。為促進石材產業的發展,應整合現有的石材資源,以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園區為龍頭,整合猴嶺石材、長春、四平等城市資源組建吉林省石材產業集團,引導企業走集約化發展的道路,發展集約型經濟。同時,有關部門應積極輔導、幫助企業做好公司申請上市工作,將其作為上市公司的重點資源貯備和優先推介目標,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助推公司的發展,做大吉林省石材產業。
2.加快“中國天崗石材城”的建設,強化園區的服務功能,力爭2009年成功召開吉林石材展銷會
將于今年開工建設的“中國天崗石材城”占地面積750畝,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8億元,是集物流園功能、商業城功能、居住生活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新商圈,預計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到2010年,物流中心將吸納國內外石材經銷企業500家,經營國內外石材品種200種,年交易額達30億元。對此,應加快石材城的建設步伐,尤其是會展中心和中央商務區建設,以此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和石材交易中介機構,提升商務、服務功能。石材城建設要堅持高起點,高定位,按照全國“五星級建材市場”的標準規劃建設,要力保年內會展中心如期竣工,并于2009年適時推出“中國吉林天崗石材交易會”,為吉林省石材打造出一個幅射全國、影響東北亞的國際化的石材集散平臺。
3.積極參與大圖們江次區域開發戰略,力爭設立琿春石材保稅區
為推動大圖們江地區的開發開放,目前,吉林省正在謀劃實施長吉圖一體化的發展戰略,也就是長吉圖先導區合作方案。石材發展應積極參與到大圖們江次區域開發開放的發展戰略中去,申請并力爭在琿春設立石材保稅區。通過保稅區內物流中心的建設以實現吉林省石材的直接出口貿易,提高企業通關的速度,降低企業運輸成本。
4.政府和金融部門應加大對石材企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
長期以來,受東北現象的影響和制約,吉林省部分金融部門在貸款的經營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資金安全與經濟效益的取向上過分強調資金安全,在貸款額度上對中小企業的限制較大,融資難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相關部門應積極與金融部門溝通、協調,轉變經營理念,對于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及項目放寬貸款額度,提高市級銀行貸款額度的審批權限,促進吉林省企業的發展。
5.積極引導中小企業發展“綠色環保石材”,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石材產業是特殊的產業,石材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它在發展的同時也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發展石材產業集群必須牢固樹立環境與經濟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應堅持堵疏結合的原則,限制對環境影響較大的企業,積極疏導中小企業發展“綠色石材”,回收更多的碎石和石粉,發展人造大理石、人造花崗巖、馬賽克等,提高企業對整體產業長遠發展的責任感,擴大石材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走內涵發展的路子,發展循環經濟。
6.組建石材技能學校,為石材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我國的石材產業形成時間較短,且多數石材從業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培訓,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內石材工藝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石材是我國最大的出口建材,但目前我國的高等院校開設石材專業的教育較少,更沒有專業的石材院校。眾多石材從業人員基本不了解石材的基本特性,不懂得材料的規劃合理利用。因此,應把人才戰略納入整個石材產業的發展規劃中。整合吉林省教育資源,組建石材技能學校,建立相應的人才培訓基地,為企業發展培養急需的技術人才,更為吉林省石材產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貯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