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訓中醒悟
平邑縣境內花崗石資源豐富,已探明各類花崗石儲量約23億立方米,主要品種有“將軍紅”、“孔雀綠”、“平邑黑”、“蒙山花”(海浪花)、“瀑布石”等六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其中以“將軍紅”儲量最高,約6億平方米。
平邑縣石材業的發展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步之初主要是以出售荒料為主。數不清的花崗石從山上開采出來,運往全國各地的加工企業。賣石頭的同時,平邑人算了一筆賬,1 立方米將軍紅荒料價格為2000元,可是加工成30平方米的光板后,每平方米就能賣到100至180元。巨大的增值,讓他們紛紛從事起石材加工。目前,如果算上各類花崗石加工機械,全縣擁有9000余臺(套),分布在1000多個加工企業。這些企業每年可加工各類板材1000多萬平方米、異型石材制品數萬套(件)。花崗石材加工成就了數千位腰纏萬貫的老板,容納了2萬多產業工人,他們上繳稅金占到全縣個體營業主的近50%。
在做大石材產業的過程中,有一件事讓平邑人醒悟起來,那就是銷往北京西客站的裝飾板材,至今也未能收回全部貨款,原因是人家提出板材質量與他們要求質量的不一致,所以拒不付款。這給有關職能部門和加工企業提了醒,那就是再多的產品和資源,沒有過硬的質量,就不能贏得好的利潤。
以質量求效益
對石材產業的現狀,平邑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就抓好石材產品質量積極向縣委、縣政府進言獻策。縣委、縣政府根據石材產業的質量現狀,要求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石材生產經營企業進行全程監督和服務。根據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質量技術監督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石材產品質量建設領導小組,并在多方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平邑縣石材質量建設五年規劃》、《平邑縣石材產品標準化生產經營細則》,對石材產品的開采、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全方位的監督服務。
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六項措施:
一是標準開采。根據各礦山的實際情況,建議按照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對礦山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開采,科學開發。并積極研究開發和引進開采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荒料出材率和利用率。對標準化程度不高、開采手段落后、達不到規模生產、浪費資源的礦點,依法取消采礦經營權,從源頭上提高了石材開采加工帶來的質量差的現象。
二是宣傳拓市。近幾年,通過召開或參加新聞發布會、經貿洽談會、招商會、展覽會等途徑,特別是爭取舉辦中國(平邑)“名、優、特”國際石材展,大力宣傳平邑的資源優勢、質量優勢、產品優勢、環境優勢、市場優勢,在全國乃至世界叫響了“平邑石材”這一品牌,鞏固了日本、美國、歐洲和中東市場。該局還引導石材企業樹立“大市場、大營銷”觀念,改善營銷策略,探索適應市場的營銷方式,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活動,通過“山東沂蒙石材網”和企業網絡積極開展企業宣傳、網上貿易,讓平邑石材走向世界。
三是品牌立市。該局引導石材生產企業以“中國花崗石之鄉”的品牌為依托,大力實施名牌戰略,重點發展和培植將軍紅、孔雀綠、平邑黑等名優品種。并以現有美麗石材、華泰石材、辛平石材等建材大戶為龍頭進一步搞好國際石材城規劃、建設,建成了面積7平方公里“國際石材城”,形成了集加工、展銷、商檢、培訓、海關、綜合治污為一體的高標準、現代化的產業集聚區,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標準化石材加工貿易集散地。目前,美麗石材、華泰石材、弘祥成建材3個總投資1.2億元的石材加工項目已經入城建設,20多家企業正在積極辦理入園手續。在未來3至5年時間內,這里將集中全縣80%的石材加工企業和全國十幾個省的經銷商,全國的花崗石產品在這里集散,年實現交易額有望達到20多億元。
四是環保贏市。為贏得市場,該局積極引導企業注重產品的綠色環保。石材作為木材的替代產品之一,是室內外裝修、廣場、風景、園林、綠化、公園建設等的優質用材。目前,平邑開發的品種中94.7%屬于“A”類石材,是優良的綠色環保產品。全國評定的83個“中國名特石材品種”中,平邑就占了8個。石材工貿園區生產的“將軍紅”荒料產量達20萬立方米,板材生產340萬平方米,石材工業總產值達2.7億元,成為國內紅色系列石材基地之一,其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韓國、俄羅斯和中亞等國家和地區。
五是龍頭帶市。該局經過對全縣所有石材生產企業的產、銷等綜合考察,確定了冠魯石材集團、美麗石材有限公司、辛平石材為石材龍頭企業,從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大對他們的扶持力度,重點培植,使其形成年產板材200 萬平方米能力,躍升為全國石材界“第一集團軍”。同時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支持中小企業通過股份、聯合、租賃等形式掛靠龍頭企業,組成大的集團,形成平邑石材“航母”。該局除對轄區的石材生產加工企業質量進行定期監督檢查和抽查外,經常組織技術力量深入到企業,和企業的技術人員一起就石材質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到目前為止,該局提出的5條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被企業采納,共為企業創利潤200多萬元。
六是結構優市。該局總結了近年石材產品質量建設的經驗和教訓,認為要真正提高石材產品的質量,就要建立起與國際分工相配套的、具有競爭力的標準的產品結構,實現由生產大荒料、大板材、復合板等初級品,逐步向高檔化、異型化、超薄化和電腦微雕等藝術制品方向發展,開發石材標準化精深加工產品,提高科技含量,特別是開發精美建筑裝飾品、園林裝飾、首飾品、小工藝品的過渡。引導了100 家中小企業向標準化、專業化發展,專攻石雕、影雕、異型石材等獨特工藝產品和石材養護產品,使各類企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從臨沂人民廣場到上海東方明珠,從濟南的馬路到北京的公園,都有來自平邑縣的花崗石產品,而這些產品則未必產自平邑,比如工藝型石制品絕大部分由南方匯集到該縣,再銷往各地。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平邑已經發展成為走向世界的知名石材加工基地,平邑石材已成為全國石材行業的知名品牌。目前,全縣較大規模的花崗石礦山63處,年開采及引進荒料3萬多立方米,工商注冊的石材經營加工企業256家,石材加工經營戶500余家,年加工銷售板材能力達1200萬平方米,進口板材20萬耐,石材業直接從業人員1.5萬人,年創產值11億元,年上繳稅金2900萬元,占全縣地方財政收人的14%,石材業已成為平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