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西部石材產業論壇在成都召開
點擊數:5344 發布時間:2015-11-23 來源:中國石材之窗
【摘要】為引領石材行業創新、健康發展,中國西部石材產業論壇已連續舉辦五屆,先后舉辦了“石材展銷模式變革之路”、“全國石材護理應用技術交流會”、“中國石材礦產企業信息發布....
- 中國石材之窗提示您:
- 你當前的身份無法查看此條信息,如果您是

- 請先
之后再查看,
- 如果您還不是石信通會員,請聯系網站客服!
- 現在就加入石信通會員,客服電話:010-62237591
為引領石材行業創新、健康發展,中國西部石材產業論壇已連續舉辦五屆,先后舉辦了“石材展銷模式變革之路”、“全國石材護理應用技術交流會”、“中國石材礦產企業信息發布展示暨西部石材礦產資源推介”、“中國天然大理石白皮書發布會”等一系列的主題論壇。2015年11月21日,第五屆中國西部石材產業論壇在成都建工石材產業園區如期舉辦,行業人士共謀石材寒冬破冰之路。
出席會議的領導有:中國石材協會會長陳國慶、秘書長齊子剛、副秘書長鄧惠青、全國石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周俊興、成都市天府新區管委會科技宣傳局副處長相宇、成都市青白江區政府工業管委會副主任岳曉東、英良石材集團董事長劉良、成都建工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紅根等,中國石材行業媒體聯盟成員中國石材之窗網站(www.xj7s.com)記者應邀參會。
石材寒冬還未真的來臨——陳國慶
受國際市場低迷,國內投資市場逐步收緊等大環境因素影響,石材行業的發展速度放緩,進入一個新常態,增速逐年下降,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明顯分化。2013年為21.6%,2014年為12.7%,2015年上半年1-6月只有8.9%。2014年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僅增長12.7%,比近五年的平均增速低15.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僅增長4.3%,比近五年平均增速低24.7個百分點;主營業務利潤的增幅更是只增長2.8% 。企業經營狀況不再是一片大好,而是出現明顯的分化。
從行業數據看,從企業現狀看,有人說石材寒冬已然來臨,而中國石材協會會長陳國慶卻說,石材寒冬還未真的來臨。
今年來,一些中小石材企業由于產品積壓嚴重,資金短缺,市場不景氣等原因,相繼倒閉,引發業界猜想,一些專家認為石材行業最冷冬季已經來臨,然而從中國石材協會不斷走訪考察的情況看,行業內大企業不但未受影響,反而利潤還成翻倍增長。有的企業通過延伸產業鏈,成為集礦山開采、石材加工、工程服務為一體的石材工程專業配套服務商。一部分企業向經營玉石、珍稀石材品種的高端石材供應商方向發展。還有部分企業向石材地產方向轉型,推動了業態的轉型升級。
2016年即將迎來“十三五”開局之年,這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階段,也是我國石材行業實現產業升級,開始第二次創業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十三五期間,石材企業要順應產業轉移、產業升級及產業二次創業的發展趨勢,把握和抓住國家的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以及“一路一帶”、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帶來的市場機遇,積極適應市場變化,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突出創新驅動,逐步實現產品結構調整、管理模式調整、營銷模式調整和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由依靠投資拉動的工裝市場向依靠消費拉動的家裝市場和全球化的國際市場轉變。企業要積極響應國家 “走出去”戰略,不但要把好的產品帶出去,更要有效的利用國外資源和市場,結合自身優勢,就地取材加工生產和銷售,來開拓國際市場。只有不斷開拓進取,我們才能再次迎來石材行業的春天。
中國石材協會秘書長齊子剛授牌
“西部石材誠信聯盟”成立
作為石材人,要做實在人。在石材園眾多商家的倡議下,在本屆論壇同期,成立“西部石材誠信聯盟”,擬定誠信公約,作為誠信聯盟一員,除了自己要遵守誠信公約外,還必須監督其他聯盟成員守約,一旦發生不誠信的情況,其他成員將根據約定條件,共同承擔爽約責任。此次加入聯盟的成員有:成都宏寶康利石材有限公司、成都鑫春蕾石材有限公司、成都尚石屹石材有限公司、成都瑞泰源石材有限公司、成都閩新鵬飛石材有限公司等。
成都建工精品石材園逆勢而上
成都建工精品石材園,園區已招商320家廠商,明年底三期完工還將新增80家廠商入駐。目前已有25家企業獲批為上規模以上企業,5家企業在園區的幫助下進入“成都市政府采購供應商”名優名錄。21日,國際奢華石材企業英良五號倉庫西部唯一的大板倉落戶園區。公司總經理胡紅根在發言中談到:公司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看到未來發展的一些壓力,受經濟下行的影響,石材行業受影響也比較大,不少廠商的信心均有影響,但我們始終堅信,只要與時代并肩,不斷追求創新,不斷創造新的價值點,一定能繼續保持成就,引領西部石材行業的發展,傳統石材“粗放式”發展時代已經過去,讓行業共同迎接新的石材時代!
免責聲明:
凡標注來源本網的新聞轉載時,請注明來源“中國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轉載新聞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