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打造中國第四大石材基地探析
點擊數:2308 發布時間:2006-08-22 來源:吉林日報
【摘要】....
- 中國石材之窗提示您:
- 你當前的身份無法查看此條信息,如果您是

- 請先
之后再查看,
- 如果您還不是石信通會員,請聯系網站客服!
- 現在就加入石信通會員,客服電話:010-62237591
“打造中國第四大石材基地!”這句話在蛟河人心底憋了10年。
10年來,蛟河人鉚足了勁,埋頭苦干,向著目標迅跑。8月,驕陽似火。置身于石材如海的蛟河市天崗開發區,記者被創業激情包圍著,真切地感受到了石材產業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以2005年計算,石材產業實現GDP3.92億元、工業增加值3.2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800萬元,分別是2000年的6倍、9.1倍和4.3倍;僅石材一項,天崗鎮人均增收近萬元。
時間倒退10年,整個天崗鎮的GDP不到4900萬元,10年后翻了三番;由十幾戶“土、散、小”的手工作坊,到年加工石材300萬平方米、上百家企業的產業集群——這就是天崗的氣魄。
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天崗石材“成名”較早,清朝年間,因其質地堅硬、色澤純正,被用于皇宮的修建;建國初期,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都選用了天崗石材。現如今,因為綠色環保、用途廣泛,被評為A類石材,產品漂洋過海遠銷日本、美國等地;儲量也足,達100億立方米,可連續開采200多年。
擁有最大的儲量、最好的材質,打造中國第四大石材基地可謂得天獨厚。1996年,蛟河市的決策者們科學謀劃,果斷決策,舉全市之力打造石材產業。
經過3年的精心運作,1999年,天崗石材產業開發區正式成立,2003年升為省級開發區。他們利用開發區的各種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同時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軟環境建設上不斷尋求突破,為投資商提供保姆式服務,真正做到了高效廉潔,許多項目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建設、當年投產”。一批有規模、帶動性強的企業紛至沓來。澳門信興投資股份公司董事長柯天從,在幾次實地考察后表示,蛟河讓他見識到一個開放的東北。他對產品打入海外市場很有信心。從磋商、洽談到正式簽約,雙方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目前,天崗開發區已累計吸引外資10億元,駐區企業200多家,形成了以石材產業為主,制塑、橡膠、餐飲、運輸等配套產業為輔的發展格局。
變以量取勝為又快又好十年磨一劍。如今,天崗石材集東北地區最大的原料基地、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于一身。然而,蛟河市的決策者們沒有固步自封,他們在謀劃著更高的目標——打造中國第四大石材基地。
從“東北最大”到中國第四大石材基地,路如何走?
2005年,王志厚由蛟河市市長升任市委書記。調令到了好幾天,可是書記卻一直沒露面。原來,王志厚借去南方學習的機會,深入到福建各地考察石材市場去了。考察回來后,王志厚久久不能平靜:福建石材儲量20億立方米,不足天崗的四分之一,可是,擁有建材市場10個,年產板材占全國總產量60%,出口340萬噸,占全國72.52%,年創產值140.43億元。
蛟河人找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希望——天崗石材還僅僅是“捧著金碗只找到一個邊”,石材產業大有可為。要正視差距,轉變思路,突破單一的生產基地角色,實現產業轉型,建立石材產品集散地,輻射東北乃至海內外市場,與全國僅有的幾大石材產業基地并駕齊驅。
沿著科學發展的軌道,蛟河市實現了一個精彩的轉身。整合資源、做強企業、拉長產業鏈、向資源深加工要效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首先逐步淘汰了規模小、效益差、環境污染重的小企業,按照科學開采、綜合利用、開發與節約并舉的原則,整合現有企業,通過公開招標、拍賣、掛靠租賃等多種形式,使大量的閑置資產得以盤活。他們把所有礦山劃分為若干個大型礦區,統一競標開采權,規范開采規模;實行企業擴能整合,把若干個小企業整合為一個大企業或組建集團公司,從而提高競爭力。如今,現有的44個礦山已被整合成13個開采區,實現了規模開采、分類開采。通過一系列措施,降低了成本,擴大了生產規模,提高了產品質量。為了便于統一協調,天崗開發區還成立了同業商會,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市場價格、統一市場品牌。同時,抽調有銷售經驗的干部,專門負責開拓市場。他們還專門成立了石材工業學校,辦起了培訓班,開設石材加工、雕刻、工藝美術、機械維修、大鋸操作等多門課程,培訓了一大批石材加工和經營方面的專業人才。
艾特石材加工廠為提高產品檔次,特地從河北省聘請了雕刻名師;北方石材公司為擺脫家族式管理,招聘了從事企業管理的大專院校畢業生。目前,天崗石材已從過去只能生產墓碑、路邊條石等粗放型產品,發展到生產板材、異型石材、規格石、石雕等4個系列上百個品種。從裝飾材料到工藝品,天崗石材產業完成了產品升級換代。
發展循環經濟提起石材生產企業,人們往往會聯想到灰蒙蒙的天空,漫天飛舞的粉塵。然而在天崗開發區,卻是另一番景象:清純的藍天,無邊的綠意。這一切緣于蛟河市壯士斷腕的決心——不能以犧牲環境、過度消耗資源為代價,去換取一地一時的發展!
近年來,蛟河市堅持科學發展不放松,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石材加工勢必產生大量的石粉和邊角廢料,以往堆在鎮外牤牛河邊,不僅污染了河水,而且一到刮風季節,石粉刮得人睜不開眼睛。產業發展得愈快,污染問題就愈突出。如何解決?天崗開發區把目光盯在了環保項目上,把重點敲在了變廢為寶的項目上。他們想方設法引進了“微晶石”裝飾裝潢材料項目,以石粉邊角料為原料,經過高溫高壓,生產大小面板、家具材料。“微晶石”具有綠色環保、防潮、防蛀、不變形等優點,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在試生產期間,就有多家代理商登門,要求“代理”。它不僅延長了石材產業的鏈條,而且把石材“吃干榨盡”,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大資源、小產業是我省石材業的現狀,這一“大”一“小”之間,有道不盡的尷尬。歷經10年的奮力拼搏,蛟河石材產業呈現出昂揚之氣、恢弘之勢。然而,打造中國第四大石材基地,僅靠蛟河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省上下共同的關注與支持。天崗石材是蛟河的、更是吉林省的,只有站在更高的平臺上,打造叫得響的吉林品牌,才能成就夢想。
免責聲明:
凡標注來源本網的新聞轉載時,請注明來源“中國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轉載新聞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