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數:4405 發布時間:2009-07-06 來源:劉斌江
北川之所以為世人矚目,是因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一個遭毀滅的縣城就是北川羌族自治縣。從那一刻起北川這個鮮為人知的川西北小城開始永遠地銘刻于人們心中。北川從此也會受到全社會最廣泛的關注。然而在中國石材界,早在四年前北川就吸引了眾多石材人的目光。上至中國石材協會的幾乎所有領導,下到行業內外的各路專家、企業家紛至沓來。在近幾年的國內各種規模的專業展會上也都出現了來自北川的石材新品。北川米黃大理石悄然成為北川的一張名片。在石材行業中逐步引起重視。就連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等米黃大理石主要產地的生產經銷商也甚為關注。相信在米黃大理石市場中國的客商們又多了一種選擇。 北川米黃大理石以其儲量大、品種全、質地優,色澤亮、板面凈等特點足可與進口優質米黃大理石媲美。儲量大表現為在以北川為主的江油、北川、安縣三市縣近五十平方公里范圍內蘊藏著近十萬立方的地質儲量,可采范圍達十平方公里,可采量超過一億立方;品種全表現為因地質形成超大厚層石灰巖及白云質灰巖,且單層構造一般在2至6 北川米黃大理石自然及地質條件: 北川米黃大理石礦區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緣龍門山前山地帶,屬淺——中切割的低中山地形地貌區。海拔標高從 二00五年五月在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時任縣委副書記的經大中同志更是積極推動,北川第一家米黃大理石開發企業——北川子洋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正式拉開了北川米黃大理石開發的序幕。同年十一月,經大中同志任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縣長,石材產業被確立為北川“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了香江灣石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書記掛帥,常委主持日常工作。縣國土、招商等十余個職能部門直接參與,縣政府專門聘請了相關專家為政府石材產業顧問,大力推介北川米黃大理石,常常是副縣長帶領招商局的同志背著幾箱樣品出現在各級各類的展會上,場面極其感人。在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的積極推動下,來自全國石材行業的廠商紛紛到北川來考察,洽談合作意向。到06年底共有八家礦山開發企業落戶北川。為了避免出現國內礦山開發的“一哄而上,濫采亂挖”現象吸取雅安寶興漢白玉礦山開采的經驗教訓。在中國石材協會的指導下縣政府及時出臺多項政策措施,首先把好招商、選商關,設置較高的門檻,規范礦山企業的開發行為。為此還專門組織了中國首次礦山開采理論培訓班,邀請國內著名的石材礦山開采、石材礦山機械設備等相關專家來北川授課。為達到政府服務效果,就連政府各級領導都親自參與聽講學習。所有石材企業均參加了學習培訓。這對政府行政服務水平提高,企業自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與此同時政府加大了對礦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地方財政極為困難情況下(北川是靠中央財政補貼的貧困縣)仍然投入200多萬元架設 北川米黃大理石產業現狀: 目前,北川有米黃大理石礦山開發企業十家,礦區面積控制在五平方公里以內,非礦山加工企業三家,總投資近2億元。其中,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約為2000萬元,占總投資的10%,用于礦山出讓及賠付等前期準備的投入約為2000萬元,占總投資的10%,用于加工廠建設的投資不足4000萬元,其中大部分還用于購買土地,占總投資的20%。這之中不含生產鈣粉及水泥原料的礦山及加工企業。在礦山開發企業中,已經形成荒料生產能力的有三家共六個采面,其中最大采面建有開采平臺 綜合起來北川石材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一、政府重視,企業主導,行為較為科學規范。 從政府大力招商推介到設置較高準入門檻,政府自始至終把握資源的優化配置,應用法律手段規范企業行為。其目的就是在開發資源的同時有效保護資源,堅持科學發展,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安全生產。各企業也積極配合政府,行為基本上科學規范。這是國內其他礦區值得借鑒的。其結果是到目前為止北川石材礦區無一例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即便是在“5.12”特大地震中也沒有出現人身設備事故,更沒有出現因山崩地裂造成的地質災害及次生災害。突顯了“科學規劃、合理開采”的露天礦山開采基本原則。 二、起步晚、起點高、基礎薄弱,進展速度雖緩慢但示范作用極大。 由于北川石材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剛開始政府對此的短期期望較高。認為通過二、三年的時間就會有大成就,開發企業也抱此心態,其中更不乏投機者。但通過兩年時間的開發,特別是地震后,政府逐步轉變了速成的觀念,把這一產業作為一個造福子孫的長期項目來規劃發展。事實也正如此,北川米黃大理石的礦區建設至少需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初見成效。這對起步較晚,基礎落后的資源地區尤為重要。對我國大理石礦區開采的人才積累、經驗積累也至關重要。現在的北川石材礦區正在逐步顯現出國外大型大理石礦區的風貌,這在國內已屬于罕見。開采基本實現了鋸切加繩切的格局,傳統的火攻開采已徹底摒棄。各類大型吊裝設備也逐步跟上。可以這樣講,不久的將來北川將成為我國大理石礦山科學開采的示范基地。開采工藝技術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并且總結出來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大理石礦山開采經驗。 三、綜合利用前景廣闊,但加工相對滯后,影響了產品的市場化進程。 北川米黃大理石礦山資源是優質的石灰石資源,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當地水泥生產的主要原料,已形成以水泥、石灰、普通低檔鈣粉為主的基礎產業鏈條。通過這三年的飾面石材的開發,又增添了工藝石材、馬賽克、人造天然米黃崗石料等一系列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產品系列。對礦山資源的綜合利用甚至可以做到零排放,因此潛力極大。但多數礦山企業至少目前尚無有效地綜合利用方案,這主要是因為非常大的前期投入還沒有顯示出合理回報,導致企業趨利行為所至。不過可以相信,隨著礦山開發的進一步深化,企業效益的好轉,特別是北川米黃大理石在市場的認可度的提升。一系列旨在綜合利用尾料、廢料的措施會逐步跟上,綜合利用前景非常廣闊。由于各企業精力集中于礦山開采,對荒料的加工則相對滯后,影響了產品的市場化進程,往往是因加工能力不足無法完成客戶訂單,僅羌江公司因加工能力不足造成的訂單損失占其訂單的一半以上,但這一狀況正在好轉。由于礦區遠離主體市場,運輸成本較高。這對就地加工提出了現實的需求。目前薄板、馬賽克生產初具規模,已有兩條大板生產線投產。第三家大型加工廠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之中。 四、加工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滯后,整體規劃不足。 北川縣人民政府雖然早已確定石材產業集中園區的位置,但在集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基本沒有動作,企業擔心各方面的風險,不敢貿然加大投資加工廠建設。地震后,針對產業恢復重建政府已經考慮了石材產業集中加工園區的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問題,加快了園區道路建設的速度,園區引水工程也即將動工。這一舉動堅定了企業的投資信心。目前園區已規劃用地近千畝。其中五家企業己逐步入駐,劃定用地七百余畝,園區建設已開始啟動。 北川石材產業的發展思路 北川石材產業將依托米黃大理石、青云石板巖兩個極具特色的品種來發展,具體思路如下: 一、打造以香江灣為核心區域的集礦區與加工園區為一體的石材工業園區。這一園區是北川工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總面積約十五平方公里,其中礦區十平方公里。按照這一總體規劃,橫貫加工園區的高等級道路將在今年底動工,與永通公路形成環形通道。礦區將再修兩條通道,以加大物流量。園區加工用水將從香江灣水庫引水,長度約 在園區內將吸引和容納規模以上企業十余家,其中龍頭企業二至三家,每家規模不低于年產值1億元。這一目標將在三年內實現,因為其礦山生產能力均達到和超過 二、打造以唐家山堰塞湖旅游風景區為配套的具有獨特羌文化特色的青云石板巖加工區。重點是要控制因開采造成的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要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開采的技術水平,適應與環境同步的發展。使這一傳統的工藝及產品得以重放光彩。 三、提高綜合利用水平,逐步形成科學合理且適應市場需要的產業鏈條。政府將出臺一系列鼓勵和扶持綜合利用礦山尾礦、廢料的加工企業的政策,以推動石材產業鏈的形成,向集群發展。 我們有理由相信,北川米黃大理石這一朵中國石材資源的奇葩,在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的強力支持下,通過中國石材人艱苦卓絕的努力,再過三至五年的時間,她將會成為中國米黃大理石的希望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