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了賀州市平桂管理區。在這片擁有儲量達26億立方米的豐富石材資源的土地上,興建了自治區A類產業園區——賀州市西灣(平桂)工業區。園區規劃面積為22平方公里,大理石礦產資源保有量位居廣西第一位。“良禽擇木而棲,鳳非梧桐不落”,良好的園區軟硬件環境,成為了區內外客商投資創業的首選地。
賀州平桂管理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石材資源,依托“一腳踏三省”的優越區位交通優勢,搶抓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的政策機遇,加快城市產業轉型發展。在當地,石材循環經濟的生意異常熱鬧火爆。一條“大理石原料——大理石板材和工藝品——大理石邊角廢料回收——重鈣碳酸鈣超新粉——合成人造大理石——碳酸鈣新材料(涂料、紙業等)”的石材循環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并產生效益。
記者在賀州科隆粉體公司采訪時了解到,這家成立于1997年集非金屬礦產開采、粉體加工、新材料研發為一體的民營高新技術型企業,年產各種規格的重質碳酸鈣產品達50萬噸,是中國大規模非金屬超細粉體生產基地之一。
重質碳酸鈣粉體究竟是什么東西?主要運用在哪些方面呢?為了解開記者的疑惑,科隆公司負責人帶記者參觀了產品研發展示中心。許多白色的粉體被裝在一個個透明的瓶中,瓶身上貼有代表粉體細度和規格的標簽。“重質碳酸鈣粉體是用優質大理石為原料,根據客戶需求,經超細粉碎及精細分級得到600目至5000目等各種規格的產品。”管理區經貿局工作人員的一番話讓記者茅塞頓開,“由于石粉白度高,化學性能穩定,且價格相對低廉,使得其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無機化工填料之一,廣泛運用在造紙、塑料、橡膠、涂料及人造石等行業。”“想不到,這些石粉在社會、家庭中一直以來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可謂‘人生何處不相逢’啊!”記者們紛紛發出感慨。
一直以來,賀州的石材就以質優色白聞名市場業界。套用時下最流行的一句話,這些“賀州白”石料可稱得上石材中的“白富美”!科隆公司負責人表示,賀州的石材物美質優,加上公司雄厚的技術力量,這兩年來陸續開發出20多個深受客戶認可、市場歡迎度頗高的新產品,公司收獲豐厚效益的同時也連續三年被評為賀州市平桂管理區納稅大戶。
平桂管理區大刀闊斧改革創新,讓石材循環經濟風生水起的同時也積極打造“梧桐窩”,這使得江浙、閩粵等沿海發達地區石材界的“金鳳凰”聞風而動,紛紛主動進駐園區。如今,園區已成功引進了祥龍人造大理石、兄弟路標涂料、亞太粉體、永恒碳酸鈣母粒、昊達塑業等10多個投資總額10億元以上的項目。
在一家名為兄弟路標涂料的浙江連鎖企業廠房內,記者注意到,整個廠房整潔有序,空氣干凈,沒有令人害怕的“粉塵”漂浮在半空中。公司何經理告訴記者,該公司生產的路面標線涂料是環保產品。廠房內高如鍋爐煙囪的設備,可直接將飄散在空中的石粉進行吸收再利用,環保效果顯著,從根源上杜絕了粉塵污染。
“占地約190畝的廠房,全部采用國內先進設備進行生產”,何經理告訴記者,“兄弟路標公司當時就是看中賀州便捷的交通網絡和優質的石材原料基地,才不遠千里來此開拓市場,建立西南商圈核心基地。目前,該公司生產的涂料在國內路標市場中屢獲好評。”何經理表示,公司在今年將全部建成投產,預計年產值6億元,創稅額達3千萬元以上。
賀州人把傳統的“靠石致富”思想升華為“以石創新”理念,把生硬的石頭通過巧妙的循環加工,讓大理石碎石和邊角廢料這些曾經很長時間無法有效利用的“白色垃圾”變廢為寶。通過大力引進粉體企業,延展石材下游產業鏈。昔日隨意棄之荒野的“白色垃圾”華麗轉身為當地幾百家粉體企業競相搶之的“金材玉料”,經先進工藝加工后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如今,“點石成金”、“變廢為寶”的故事從天方夜譚變為真實存在。創新求變的賀州人,珍惜老天恩賜的寶貴資源,真正把石頭做到物盡其用,讓這些灑落在田野山間的精美石頭,上演了一幕以“綠色循環、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石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