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傳統石材產業“兩條路”突圍
點擊數:1510 發布時間:2013-06-06 來源:福建日報
【摘要】......
- 中國石材之窗提示您:
- 你當前的身份無法查看此條信息,如果您是

- 請先
之后再查看,
- 如果您還不是石信通會員,請聯系網站客服!
- 現在就加入石信通會員,客服電話:010-62237591
本報訊(記者 王國萍 通訊員 蔡雪玲 林瑩瑩)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福鼎市白琳鎮礦山開采量6000立方米,外來荒料高達8000立方米,360多家石材企業中已有三分之一引進外來石材,以突破原材料瓶頸。
上世紀90年代,白琳鎮掀起玄武巖開采熱潮,以素有“東方奇石”美譽的玄武巖為原料的“福鼎黑”飾面板材,享譽海內外。玄武巖是不可再生的資源,經20多年的開采開發,如今福鼎玄武巖勘探儲量為1000萬立方米,可利用的荒料僅200萬立方米。加之2011年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成功申報,玄武巖開采越來越受到限制。原來單一化的產業模式不再適應發展需求,福鼎傳統石材產業開始尋求新生路徑。
2007年投產的琳勤石業,面對荒料供應不足的狀況,引進霞浦、柘榮等地花崗巖石料,形成玄武巖與花崗巖并舉的新型產業鏈。今年,公司又把目光投向安徽的黑色花崗巖。公司還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實行技改升級,形成高、精、優的系列特色產品。
近日,記者走進琳勤石業廠房,看到6臺本地電工自主發明的線鋸。線鋸的刀頭僅0.3厘米,其精細度不僅能節約石材原材料70%,還能提高石材附加值,其生產出的火燒板、異性工程板等20多種產品銷往歐美、東南亞各國。
除了引進外來石材、瞄準高端市場,白琳石材產業突圍的另一條路是:變廢為寶。
長年累月的礦山開采使得福鼎玄武巖廢棄礦渣堆存量高達1000萬立方米,今后每年還要產生約40萬立方米。“用棄渣為原料進行綜合利用加工,成為石材業應對資源稀缺和生態環境挑戰的必然選擇。”玄武石材副總經理陳啟明說。
今年2月,玄武石材與廈門領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福建領盛玄武巖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專門從事玄武巖纖維的生產經營,項目總投資3.62億元,分三期完成。
玄武巖纖維,即玄武巖石料熔融后高速拉制而成的連續纖維,是一種新出現的新型無機環保綠色高性能纖維材料,被列為我國重點發展的四大纖維之一。“玄武巖纖維每噸價格為3.5萬至5萬元,可實現環保和經濟效益的雙贏。”陳啟明說。
目前,一期原料工廠已完成廠區的土地平整、排險和公路運輸路線規劃設計,進入土建工程及設備安裝階段。不久,全國第一條無污染智能數控、綠色的礦渣處理生產線將在此誕生,形成年36萬立方米以上的礦渣處理能力,有力緩解礦區已形成多年的礦渣堆放壓力。
免責聲明:
凡標注來源本網的新聞轉載時,請注明來源“中國石材之窗ww.chinastone.cn”,其他部分轉載新聞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