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就是機會”,心理學專家泰姆示的話,對于面對出口危機的泉州企業而言,同樣是金玉良言。
當人民幣升值、次貸危機、原料漲價等不利形勢包圍泉州大量進出口企業時,日前召開的泉州市外經貿會議讓在困境中緊皺眉頭的泉企老板有望一展笑顏。
據泉州市外經部門表示,和漲跌之間才能突顯機會的股市一樣,面臨風云變幻的外貿形勢,同樣有不少商機等待泉企挖掘。
以“進”促“出”有大商機
從單一的黑金沙到印度紅、英國棕、印度綠、印度黑。兩年之間,石湖港石材荒料的進口整整攀升了三四倍。
與此同時,石湖港的石材出口量也在成倍上升。這個進出口雙贏的局面,是人民幣升值給石材企業帶來的新商機。
憑借升值機會,國外品質良好的石材原料得以大量涌入,并帶動企業生產出更優質的石材產品,擴大出口市場。
出口遭“寒”,進口卻遇“暖”。泉州市外經局認為,這樣的格局,也是許多泉企的機遇。
以石獅為例,去年石獅開展進口業務的企業有60來家,其中有11家是新涉足進口的企業。這些企業涉及10多個行業,進口最多的企業達1200多萬美元。
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大量國外紡織、化工、皮革、電子元件、機械配件等半成品進入了石獅,彌補了石獅多種行業生產資源的差異性不足。
而在更大的范圍內,過去曾經熱衷于購買舊設備的泉州中小企業,趁著人民幣升值的機會紛紛掉頭購買新產品。
目前,泉州市機電設備的進口主要來自德國、意大利、日韓、美國、比利時等國和臺灣地區,不少為世界領先的設備。
近年一些企業將高檔進口設備擁有率提升到8成以上,達到世界同行先進水平。石湖港區則將今年41噸的“龍門吊機”的引進計劃調高為9臺。
業內人士分析,人民幣升值非常有利于企業增加高檔設備的進口,特別對于泉州不少產能擴張要求高的企業,高檔設備將賦予產品更高的競爭力。
另外,根據國內外市場的波動,在國外原輔料價格低時大量進口,而到國外產成品價格高時再出口,以“進”促“出”,著實是企業擺脫困局、規避風險的有效舉措。
向銀行貸美元更劃算
早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膨脹時,晉江做服裝生意的陳老板就瞧準了美元貸款的商機。他認為,美元貸款利率要低于人民幣,而人民幣升值讓使用美元貸款的企業直接受益。
數據似乎也支持陳老板的判斷:在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對美元的月升值幅度達到了1.4%左右。如果以月均升值1%%估算,用美元貸款6個月,僅匯率兌換收益就可以節省接近6%的貸款成本。
金融專家開出的賬目是:2007年7月份某企業需要100萬美元進口原材料,如果貸760萬元人民幣(約合100萬美元),需要歸還的本金也是760萬元;但如果借入了100萬美元,如今人民幣升值了,美元兌人民幣從7.60變成了7.01,企業就只需要用701萬元人民幣去購入100萬美元,不僅可償還銀行本金,從中賺取的59萬元還能抵扣利息。
陳老板是率先嘗試這個計劃的泉州老板之一,如今這種模式漸漸被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重視。
“走出去”面臨好時機
機會還降臨在樂于走出國門的企業身上。5天前,前來訪問的美國圣地亞哥世貿中心商務代表團帶來了投資美國的好消息。
代表團成員認為,在美國房地產的大幅下跌以及人民幣升值的形勢下,泉企在美國投資開廠或設立貿易點比以往更有優勢。當天,十幾家泉企當場咨詢了前往美國投資事宜,更有企業表達了收購美國進口商的愿望。
“‘走出去’已成為企業趨勢。”國際法律和金融專家張曉冬認為,境外投資不僅是規避貿易壁壘的有效方式,也有利于增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泉州,類似順美、安踏、匹克、紅瑞興、梅花傘、格林童裝等一批企業正逐步擴大自主品牌出口份額,并先后到境外設立營銷網絡。
泉州市有關部門也在為“走出去”創造更多條件。在菲律賓馬尼拉,一座“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有望成為泉州企業“走出去”的新根據地。
該項目由晉江市政府牽頭組織落實,市外經局將配合晉江方面密切關注該區的進展。合作區旨在引導福建企業到菲律賓投資建廠、創辦工業園區以及開展貿易。
外經專家表示,合作區的方式不僅可以減少企業“走出去”的成本,對于實現外貿產品原產地多元化,推動境外貿易網絡建設也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