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經濟效益,這種發展模式與泉州建設更加美好家園的目標格格不入。因此,在建設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征途中,泉州市委、市政府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集中火力,開展一系列針對重點污染企業、重點污染區域的“污染源殲滅戰”,2000多家高污染企業關閉,一大批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升級,還原了青山、綠水、藍天,人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美好。
在這場“污染源殲滅戰”里,安溪縣石材開采加工產業整體退出是漂亮的一戰,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石材行業全面退出。
年產值超過20億元的石材開采加工產業曾是安溪縣較為重要的傳統產業,但是長期不合理的石材開采利用和粗放型加工,給當地石材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2009年,《安溪縣建筑飾面石材行業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出臺,整治“風暴”就此展開:2009年12月關停第一批94家石材加工企業;2010年1月關停第二批248家石材加工企業和29家石材礦山開采企業;2011年1月關停官橋鎮、龍門鎮的所有石材礦山企業;2011年2月14日關停第三批202家石材加工企業……
安溪石材開采加工產業退出風暴,引發了全市近3000家石材加工企業的大洗牌。晉江市計劃分5個階段于今年7月份完成建筑飾面石材企業穩定、有序退出,礦山全部關閉,實現生態環境逐步恢復、水環境明顯改善。南安市規劃建設了11個石材加工區、2個過渡區,配套建設了污染防治設施,目前加工集中區內有企業1248家,區外的302家企業,除了一部分將引導入駐外,另一部分將被淘汰出局。
與此同時,電鍍、制革等重污染企業整治行動,也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污染源殲滅戰”的號角聲此起彼伏。
戰役中,實現電鍍行業布局優化。2008年,關閉了豐澤區東海電鍍集控區及區內的37家電鍍企業。2009年,關閉了南安市晉江上游的電鍍集控區及區內的25家電鍍企業,并在南安市水頭鎮新建了南安市華源電鍍集控區。2010年以來,我市對電鍍行業實施全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實行電鍍廢水分流分質處理。目前,晉江市華懋電鍍集控區已基本完成整改;石獅市大堡電鍍集控區正加快推進整改,預計今年可完成;位于電鍍集控區外的晉江福鑫電鍍有限公司、晉江超鴻五金精品有限公司等電鍍企業對生產工藝和污水處理進行技術改造,有效降低了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量。
戰役中,實現皮革行業整合提升。2009年,關閉了污染嚴重的泉港普安集控區內8家皮革企業。2010年,將晉江市區的8家皮革企業搬入晉江安東工業園;開展皮革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實行了皮革廢水“五水分流”和深度治理。2011年12月5日,對晉江市66家規模較小的皮革企業實行了停產整合,重組為4家企業,配套建設日處理量4000噸、投資1500萬元的深度處理回用工程,實行集中供熱,計劃于今年完成。
“污染源殲滅戰”保持高壓態勢,需要加強對眾多工業企業的環境監管,探索和創新環境監管方式成了破除這些難題的關鍵。為此,我市出臺了《泉州市開展落實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自查自律行動年方案》,認真組織污染集控區和制革(含人造革)、電鍍、造紙、印染、化工、水泥、電廠、食品(釀造)、制藥、冶煉、蓄電池、石材、規模化畜禽養殖等重污染行業企業(單位)開展自查自律工作。通過自查自律活動,全市共關閉725家污染嚴重的企業,新建、改建環保設施375套,新增工業污水處理能力5.36萬噸/日,1200多家企業申辦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手續……
“污染源殲滅戰”還在繼續,企業的環保主體責任意識已經轉化為整改環保問題的自覺行動,破壞泉州環境的污染源正在消退,更加清新秀美的泉州正展露笑靨。